時間:2025-02-09 來源:海南省法學會 責任編輯:敖婷婷
民主與法制社記者 黃國亮 ??□ 金飛波
2021年以來,海南省法學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充分發揮“智囊團”“思想庫”“人才庫”作用,以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工作為抓手,推動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資源下投、服務下傾、典型引領,為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搭建服務平安海南、法治海南建設的重要實踐平臺,持續推動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助力提升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和信訪工作法治化水平,涌現出了一批兼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的優秀首席法律咨詢專家。海南師范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唐欣瑜,就是其中代表。
唐欣瑜專攻土地物權,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研究,多次參與地方立法,長期從事兼職律師,具有深厚的法學理論基礎和豐富的法律實踐經驗。作為海南省首批“全國優秀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唐欣瑜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全省381名首席法律咨詢專家的責任與擔當。
近日,記者專訪我省唯一榮獲“全國法學會系統先進個人”的唐欣瑜,近距離記錄她的所做所獲,傾聽她的所思所悟。
記者:請您淺談對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工作的認識。
唐欣瑜:習總書記強調,“思想統一是政治統一、行動統一的基礎”“實踐決定認識,是認識的源泉和動力,也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在與省法學會朱安領同志的交流中,我深刻認識到“首席”工作是有效服務黨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務自貿港建設和廣大群眾的重大舉措,是像我這樣的法學研究和法律實務工作者貫徹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堅持人民至上,堅持守正創新,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良性互動的重要實踐。擔任首席法律咨詢專家,要把工作與發展的“首先”、穩定的“首要”、民生的“首位”緊密結合起來,責任重大、使命光榮,需要政治硬、本領強、作風實、有擔當,需要聚焦群眾最關切的法律問題,回應群眾新要求新期待,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久久為功的堅韌去解決具體問題。
記者:受聘為海南省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后,您主要在哪些方面發力?
唐欣瑜:習總書記強調,“要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立場,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根本使命,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要堅決維護社會穩定,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維護群眾合法權益”。我受聘為海南省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后,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糾紛,推動新時代“楓橋經驗”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實踐中創新發展,緊緊圍繞“四個重大”(即重大決策論證、重大風險防范、重大矛盾糾紛化解、重大信訪積案化解)開展工作,注重發揮自己在農村土地制度方面的研究專長,親身實踐,先后主持調處化解征地涉補償安置糾紛、建國后公有制改革房產和土地歷史遺留問題以及村民集體土地劃界糾紛等。尤其是對萬寧市大茂鎮村民小組的土地劃界糾紛化解工作記憶尤深。
萬寧市大茂鎮某村委會兩個村民小組長期存在土地確權糾紛,時間跨度長、問題癥結多、成案原因雜、風險隱患大。海南省法學會在“首席”重大矛盾糾紛排查中,將該案作為“骨頭”案件,按照“一事一首席”、“一事一專班”、“一事一方案”的工作要求,朱安領同志作為首要負責人,牽頭成立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團隊并由我擔任組長。圍繞該案,我們專家團隊確定了“三實”的工作策略,即實地、實情、實效,以“頭拱地”的精神,前后數十次開展現場勘察和實地丈量,查閱萬寧縣志等各類資料500多份,組織開展矛盾糾紛調處20余次。專家組依據現狀和搜集的材料,結合法律法規政策研究與實踐,最后形成統一客觀并具說服力的調解意見,得到了糾紛雙方和萬寧市有關部門的高度認可。目前,糾紛雙方已同意由相關部門以調解意見為基礎,在尊重歷史、兼顧現狀的原則下,友好協商解決,成功消除了重大群體性事件隱患。
記者:請您談談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工作中的感受。
唐欣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好、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把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對此,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首席”工作不僅需要能熟練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解決問題,更需要把黨的領導貫穿全程,把黨的群眾路線落實到每個工作環節,以深厚的為民情懷、不渝的守正之心架起與群眾的“連心橋”。
首席法律咨詢專家調處的糾紛都是久訪不息、得不到有效解決的“骨頭”案件,我主持調處的案件主要是歷史遺留土地糾紛案件,往往存在難以理清事實、難以核對證據、難以依法解決的“三難”特性,這就需要有強烈的責任心和“奔著問題去、跟著形勢走”的態度,需要有愿做、敢做、會做群眾工作的勇氣,更需要有接地氣、有生氣、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工作方法。只有以百姓視角、百姓語言、百姓情懷才能推動調處化解工作與當事人真正做到“零距離”“面對面”。工作中我深感,個人的智慧和力量是有限的,要畫好全省“首席”工作的“同心圓”,需要守正創新、迎難而上、自信自立、整合力量,探索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專家會診、首席把脈、公眾參與”的六位一體工作模式,才能確保實現“辦理一案、防范解決一類問題”的良好效果。
記者:擔任首席法律咨詢專家以來,您有哪些收獲?對于提升法學理論研究水平又有哪些助益?
唐欣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每個時代總有屬于它自己的問題,只要科學地認識、準確地把握、正確地解決這些問題,就能夠把我們的社會不斷推向前進”。擔任首席法律咨詢專家以來,我離開文字案頭、走出教學課堂,接觸到許多書本上沒有的復雜情況和鮮活案例,大大提升了專業能力,鍛煉了實踐能力,對自身的工作也有了新要求,概括起來就是“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具體來說就是:“嵌入式”調查事實,全面了解熟悉,剝絲抽繭、層層梳理,提出具有說服力的法律意見;“下沉式”拓寬方式,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兼具,推動化解取得實效;“辯證式”研究問題,更好地把握糾紛特性,做出客觀且公正的處理;“守正式”忠于法律,確保公平合理,解政府之憂、紓民之困,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首席”工作讓我對下一步理論研究的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和思考。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利用好“首席”工作這一重要平臺,結合海南自貿港法治建設,堅持系統觀念、整體觀念、全局觀念,拓寬視野,豐富內容,除了對我省農墾系統土地權屬、農村宅基地改革、土地流轉承包、集體資產管理開展研究以外,更要立足風險防控和安全保障,探索“自貿港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工作室”“首席+訴前調解”、“首席+信訪”、“首席+預防犯罪”、“首席+公益訴訟”等,讓“首席”多元解紛機制在我省基層社會治理中開花結果。
記者:作為全國法學會系統先進個人和全國優秀首席法律咨詢專家,您對下一步的工作有什么思考和建議?
唐欣瑜:“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須努力;會心不遠,要登絕頂莫辭勞”。“夢雖遙,追則能達;愿雖艱,持則可圓”。海南自貿港建設大潮正起、千帆競發,此時獲得榮譽,對我來說不是終點,而是一個嶄新的起點,時刻激勵我“堅定法治自信,強化使命擔當”,致力于以行動見成效、以實干顯擔當,為平安海南、法治海南建設貢獻力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和指示精神,矢志不渝,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帶頭推進“首席”工作,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撲下身子、沉到一線,勇于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滿懷為民服務之心、崇法守正之情,讓法治光輝照耀瓊州大地。
“大時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喚大胸懷”“察勢者智,馭勢者贏”。海南自貿港建設需要化挑戰為機遇、化壓力為動力、呼喚平安與和諧。只有主動把握時與勢,具有前瞻性的思考,才能把主觀能動性轉化為發展主動權。“首席”工作必須融入服務完善社會治理體系、提升社會治理能效的工作大局,堅持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具體來說就是:一要拓展陣地。完善選聘、管理、資源共享等制度,開展制度化、正規化建設,搭建法治智庫、法治實踐、法治服務“三大平臺”。推動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的整合,建設信息化平臺,探索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工作新模式;二要豐富內容。創新引領,突出時代特色、地方特色、行業特色、法學會特色,因地因時因事制宜,提供多元化服務。結合海南實際,推動“首席”工作與涉外法治工作緊密結合,形成特色服務品牌;三要強基固本。以“首席”工作為牽引,整合各學科各領域法學專家和法律實務工作者,推動專家資源向基層末端延伸,激活黨委、政府聯系群眾的“神經末梢”。推動“首席”工作與政法、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有機結合,加強與公安、法院、檢察院、信訪等有關部門的無縫銜接,助推基層社會治理創新與發展。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讓我們滿懷深情,開拓奮進,不斷譜寫“首席”工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