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3-16 來源:經濟法學研究會 責任編輯:yyx
疫情期間,中國法學會經濟法學研究會為服務疫情防控,開展了以下工作:
第一,在張守文會長的牽頭組織下,研究會常務理事、理事積極為疫情防控和穩定經濟社會運行建言獻策。2月19日,史際春、盧代富、王先林、李友根、馮果、肖江平、蔣悟真、劉大洪、魯籬、邱本、徐孟洲等學者,從財稅法、金融法、計劃法、產業法等相關制度就疫情相關問題展開深入研究,匯總形成數十余條應對建議,涉及對小微企業、營商環境、企業負擔、融資渠道和成本等諸多方面。具體包括:一是應制定和實施疫情期間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創業企業的專項扶持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社?;鹄U納責任的延遲、到期銀行債務的延期和利息減免、專項財政補貼等。二是應在現有金融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政策調整力度,加速注冊制的推進,推動更多企業更快地通過資本市場實現融資。三是依托財稅、金融、市場準入、價格監管等措施,鼓勵具備條件且有意愿的企業轉產口罩類防護物資。四是實行從寬的貨物運輸防疫政策,鼓勵和推動運輸、物流企業提高復工率,暢通產業鏈末端的銷售。五是在價格執法中,應當尊重價值規律,在認定中注重經濟合理性分析,提高供給各環節經營者的積極性。六是疫情過后放開汽車、金融、能源、電信、電力等基礎領域及醫療教育等服務業市場準入,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七是建立重大疫情防控財稅保障機制。
應對建議已編制成要報,供有關主管部門參考。其中,“鼓勵具備條件且有意愿的企業轉產口罩類防護物資”“實行從寬的貨物運輸防疫政策”“加速注冊制的推進”等建議已經成為現實。
第二,各常務理事、理事還積極向所在省市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提供大量關于本地區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等方面的應對建議。很多建議得到采納。馮果、黎江虹、劉大洪等學者,雖然身處疫情最嚴重的湖北省,仍主動承擔起法學研究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職責,提出一線抗“疫”的決策咨詢和建議方案,并得到了相關領導的批示。
第三,各常務理事、理事不忘初心和本職,在疫情期間堅守教學崗位,通過開展網絡教學和研討,保證法學教育和法學研究的持續進行。積極引導學生關注并思考疫情中的經濟社會問題,培養具有國家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的法學人才。
第四,通過經濟法網、經濟法學研究會公眾號及時轉發傳達中國法學會《關于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關于組織動員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的通知》,做好輿論宣傳工作。
(經濟法學研究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