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5-04 來源: 責任編輯:fml
廣安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的家鄉,位于四川東部,幅員面積6344平方公里,轄6個區市縣和4個產業園區,總人口470萬。近年來,廣安市法學會圍繞“實體化、實戰化”要求,圓滿完成換屆,率先建成黨組,堅持把培育和弘揚法治文化建設作為抓源頭、強基礎、做活躍的重要手段,為增強群眾法治意識、預防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深入挖掘法治文化內涵
堅持把法治文化建設作為法學研究重點方向,結合“法治和諧文化規范化”省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創新項目課題建設,在深入挖掘、用心整理多年來推廣的“法為上、和為貴、調為先、讓為賢”的傳統調解文化基礎上,總結提煉了以“懷和善、講和平、求和解、創和美、達和諧”為目標追求,以“溫馨和諧氛圍感染群眾,直白地方方言貼近群眾,典型法治案例教育群眾,傳統道德文化影響群眾,現代法治理念引領群眾”為實現路徑,以“法治文化入人心,預防矛盾化糾紛”為現實功效的獨具廣安特色的新時代法治文化內涵。
二、強力保障法治文化建設
廣安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專題研究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將法治文化建設納入黨政績效目標考核體系。制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實施意見》、《廣安市法治文化大院(小區)建設標準》、《關于進一步加強法治文化示范帶(片)和法治文化大院(小區)建設的意見》等指導性文件,按照立足多功能、共建大平安的思路,以聯動、融入、滲透為理念,統籌推動政法、綜治、黨建、宣傳、文化、教育、農業、衛生計生等多部門協同配合,借力造勢,共建共享。出臺法治文化建設“以獎代補”和市級部門對口幫扶政策,凡新建成一個法治文化大院(小區),根據規模和質量的不同,各區市縣財政補助2000—10000元,市級對口聯系部門免費提供價值2000元的圖書、桌椅、器材。一年來,全市共投入法治文化建設資金963萬元。
三、精心打造法治文化陣地
結合鄉土民俗文化,打造法治文化陣地,在村(居)民日常生產生活環境中,植入法治元素,浸潤法治理念。一是搭建三級服務平臺。依托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共建法律診所6個、法律服務站149個、法律服務室576個,實行門牌、桌牌、臺賬、制度、聯系卡“五統一”。以縣為單位建立“法律服務專家團”6個328人,從青年普法志愿者、網格員、“五老”群體中選拔培訓“農村法律明白人”2436名,具體參與“婚姻家庭糾紛”“土地糾紛”“合同糾紛”“勞動爭議”“人身損害賠償糾紛”“物業管理糾紛”等12類糾紛化解,充分發揮法學會系統人才優勢和專業優勢,實現為基層群眾提供常態化、零距離的法律咨詢、矛盾調處、法律援助等服務。二是建設法治文化大院(小區)。結合幸福美麗新村和“四好村”建設,集中連線成片打造30個法治文化示范圈和1000個法治文化大院(小區)。完善頂層設計,制定“一牌兩欄三地四員五活動”建設標準,推動法治文化大院(小區)成為“一院多能、一室多用、靈活多樣、功能齊備”的群眾活動陣地。各地融合自身優勢,凸顯地方特色,武勝縣創新發展為“一戶一勸調對聯、一戶一勸世良言燈、一戶一勸和年畫、一院落(小區)一勸和宣傳欄、一院落(小區)一勸調室、一院落(小區)一調解和諧文化墻”的“六個一”規范,建設的飛龍鎮盧山村張家院子、梅托村李家院子等54個法治文化大院文化氛圍濃郁,社會反響強烈,宣傳效果良好。三是建設多樣文化載體。市縣兩級法學會主動協調建設、司法、文體等部門,牽頭建立了廣安區北辰湖法治文化公園、前鋒區法治文化長廊、武勝縣法治濕地公園、鄰水縣鄰州法治廣場、黃桷樹法治文化長廊等法治示范基地,通過橫幅、立碑、石刻、木雕、小插牌、文化墻等多種形式,烘托出雅俗共賞、寓教于樂、開放共治的法治文化氛圍。四是落實法律顧問制度。從法學會會員中選派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善做群眾工作的法官、檢察官、律師,推廣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機制,為基層群眾提供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為村(社區)重大事務決策把好法律關,探索以村規民約、鄉賢文化等為重點的基層法治示范創建,培育良好社風、文明鄉風、優良家風,提升法治文化服務能力,營造依法治理良好環境。
四、全力營造法治文化氛圍
一方面結合新生入校、干部培訓、鄉村慶典等,深入開展“雙百法治宣講”“法治進校園”“背篼法律圖書館”“法治龍門陣”“法治廣場舞”等接地氣、通民意、見效果的法治宣傳活動,定期通過展板、電子顯示屏、微信、短信等載體宣傳新法新規和常用法律法規,潛移默化,春風化雨,增強群眾法治理念,養成法治思維習慣。另一方便結合民風民俗,創作、編排一批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法治文化作品,以歌舞、小品等形式廣泛宣傳;開展法治文化作品有獎征集,搜集法治實踐中的勸和箴言、警示良言、民間諺語、打油詩、三句半、四言八句等,加入現代法治文化理念和元素,專門整理編輯成冊,印制《廣安市典型法治案例100篇》《廣安市法治文化作品選編》等11萬余冊,向全市各法律診所、法律服務站(室)、法治文化大院(小區)和人民群眾免費贈閱,使群眾在生產生活中,時時、處處、事事都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提高依法辦事、按照法律程序解決矛盾糾紛的能力,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
五、不斷擴大法治文化影響
在法治文化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八個結合”,即與平安建設相結合,與法治建設相結合,與黨的建設相結合,與廉政建設相結合,與防范處理邪教相結合,與城鄉風貌整治相結合,與精準扶貧脫貧相結合,與地方風俗習慣相結合,擴影響、提形象、展魅力,推動法治文化建設縱深發展。當前,“守法光榮、依法維權”已成為絕大多數群眾的共識,群眾的法治意識、道德意識和自律意識明顯提高,法治文化大院(小區)的治安狀況明顯好轉,群眾遵法守規、鄰里和睦互助。今年來,全市共排查受理矛盾糾紛34953件,成功調解34323件,調解成功率98.2%;全市刑事案件發案率下降23.4%,法治文化催生的“和諧之花”開遍廣安各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