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12-17 來源: 責任編輯:admin
????????國際金融法專題
????????第一時段:國際金融法專題(第一單元)????????
????????主持人:陳劍平 上海大學法學院教授
????????評議人:鄧瑞平 西南政法大學教授
????????時間:2013年11月16日下午2:00-3:50
????????地點:西南政法大學敬業樓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藺捷副教授的報告題目為《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體系研究》。藺教授指出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體系基本形成,全面履行了入世金融市場開放承諾,在雙邊經濟戰略對話和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推動下穩步開放金融市場。首先,藺副教授提出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體系是多層次多領域的,涵蓋WTO框架下的多邊開放,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S&ED)、中歐金融交流與合作、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等雙邊區域的開放體系,包括保險市場、銀行市場、證券市場等領域。其次,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體系應該維護金融主權、促進金融創新、防范金融風險。最后,藺副教授認為我國在進一步提升金融市場開放水平的同時,也應注重加強對金融體系的監管和風險防范,注重外部宏觀審慎監管和內部控制風險管理,應更審慎地推進市場開放,使金融市場開放軌跡有章可循,有規可制。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法學焦志勇教授的報告題目為《我國實施銀行業新監管標準須處理好的六大關系》。首先,焦教授首先指出我們應該依據黨的十八大的新精神來指導我國銀行業監管體系的完善。指出自我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制定實施的《關于中國銀行業實施新監管標準的指導意見》后,在巴塞爾協議框架內正確處理政府監管與銀行業創新發展等六大關系的重要性。其次,明確指出須處理的六大關系為:履行在巴塞爾協議框架下我國應盡的國際義務、處理好巴塞爾協議與新監管標準的“適時與適度”關系、解決好政府與銀行間“監管與創新”關系、處理好政府與銀行的“他律與自律”關系、處理好政府監管與市場自我管理的關系、處理好依法行政與創新管理的“與時俱進”關系等六大關系。最后,深入論證并分析處理好六大關系對我國發展的必要性及解決途徑。
????????海南政法職業學院朱綿茂教授的報告題目是《論美國主要監管模式的主要變遷及其對我國的啟示》。首先,朱教授說明了美國金融監管模式的產生以及美國金融業混業經營及其監管模式的發展。隨后,他指出金融危機后金融監管模式的變革。最后朱教授提出了其對我國的啟示,主要包括:1、嚴防大量銀行資金進入房地產形成泡沫引發系統性的金融危機;2、使監管機構能夠對金融產品和風險采取統一的監管標準;3、盡快建立金融消費者保護機構和存款保險制度;4、加強金融監管機構和監管方式的完善,嚴防金融監管死角的存在;5、金融監管機構必須對金融機構的信貸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法律風險監控以及內部控制的動態監管機制,最重要的是要加大對銀監會、證監會等金融機構和人員的問責機制。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院研究員廖凡的報告題目為《上海自貿區金融監管創新問題初探》。首先,廖研究員對上海自貿區的概念、性質作了簡要闡述,明確了上海自貿區的定位在于:通過相關領域放權,賦予制度創新自主權,探索政府職能轉變,為進一步改革探明方向。其次,指出上海自貿區金融監管創新的核心內容為資本項目可兌換、人民幣跨境使用及利率市場化。最后,分別詳述了上海自貿區金融監管創新的三點核心內容,簡述概念、指出制度的變革、政府職能的轉變及具體實施方案中的變化。同時,對于金融監管的創新點也進行了相關的利弊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評議階段,西南政法大學鄧瑞平教授首先對各位學者的到來表示歡迎,對前面報告的4篇文章做了以下評議: 1、4篇文章議題都做到了宏觀性和微觀性的完美結合; 2、從結構方面,文章的整體性和分論性的關系、銜接都處理的很好; 3、各篇文章研究領域都具有交叉性和專業性、傳統性、現實性和超前性; 4、理論研究應具有創新性和風險性意識、同時應考慮規則性和政策性、國際性與國內性。
????????第二時段:國際金融法專題(第二單元)
????????主持人:廖 凡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
????????評議人:朱綿茂 海南政法職業學院教授
????????時間:2013年11月16日下午4:00-6:00
????????地點:西南政法大學敬業樓
????????上海大學法學院陳劍平教授的報告題目為《WTO確立的國際貿易原則和秩序面臨的挑戰——以國際貨幣法為視角》。陳教授首先介紹了WTO規則與國際貿易原則的形成。其次,陳教授介紹了國際貨幣制度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并提出不穩定的國際貨幣制度是國際貿易關系健康發展的主要障礙。沒有穩定合理的國際貨幣制度作基礎,WTO所確定的公正公平貿易原則就不可能實行。再次,陳教授指出了幾點應對措施,包括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擴大與人民幣直接兌換貨幣的范圍、建立自由貿易區、進行金磚五國新興經濟體金融聯盟、建立世界中央銀行等方面逐步推進國際貨幣制度改革。最后,陳教授對超主權貨幣的發行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只要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改變,建立在全球經貿關系之上的超主權貨幣制度就一定會誕生。而幣值穩定的超主權貨幣是建立在公平公正原則基礎上的國際貿易得以健康發展的基石。
????????上海財經大學宋曉燕教授的報告題目為《人民幣國際化若干重要的金融法律保障》。宋教授首先指出什么是人民幣國際化,即走出去、回得來。進一步提出走出去和回得來都需要通過貿易和投資來實現并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其次,宋教授簡單介紹了人民幣國際化的跨國監管協調和合作和資本市場國際化的法律準備。最后,宋教授介紹了人民幣國際化時的基礎設施的準備工作。
????????評議階段,海南政法職業學院朱綿茂教授對以上兩篇報告做了以下評議:
????????1、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對國際貨幣研究的重要意義,以上兩篇文章的研究方向都具有理論上和實踐上的中重大意義。
????????2、宋教授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定位非常準確,即走出去、回得來,宋教授的發言對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從而使我國在國際經濟貿易中取得更加優勢的地位有非常重要的深遠意義。
????????3、針對對人民幣國際化的研究發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以及應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