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日本高清.com_中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_日韩美女一级毛片_a级精品九九九大片免费看

郵件系統:
用戶名: 密碼:
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位置: 首頁 》區域法治論壇
第九屆“中國·西部法治論壇”綜述

時間:2014-12-15   來源:  責任編輯:att2014

  9月24日至25日,由中國法學會主辦,青海省委政法委、青海省法學會承辦的第九屆“中國·西部法治論壇”在西寧舉辦。來自陜西、云南、甘肅、四川、新疆、寧夏、西藏、廣西、重慶、貴州、青海、內蒙古等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的獲獎論文作者以及法學法律工作者近150人參加論壇。本屆論壇共征集到學術論文900多篇,論壇以“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法治協調問題研究”為主題,對“新絲路與西部生態環境保護法治化”、“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法治保障”、“西部地區民族文化產業發展的法律問題”、“西部地區社會治理創新的法治化路徑”、“西部地區循環經濟發展法律問題”、“西部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法律規制”等6個方面的分論題進行研討。本屆論壇取得了較為豐碩的研究成果,提出來一系列的意見建議。現將本屆論壇征文及發言情況綜述如下:

  一、主旨報告

  論壇歷時一天半,開幕儀式結束后,青海民族大學法學院王剛副教授作了題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部署及其法治機制構建》的主旨報告。他認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之提出,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和深遠影響。一是 “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之提出,植根于中國同古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悠久的歷史聯系,順應了各國共同發展的現實需要,符合本地區國家的共同利益。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有助于通過各方希望發展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的關切,把歐亞大陸的不同區域連接起來,把不同國家的利益融合起來,實現優勢互補,分享發展機遇,促進共同發展,有力契合中國和中亞國家的發展訴求。二是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是新時期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戰略。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之落實,可為中國經濟轉型提供新的契機和發展動力,通過與中亞、歐洲等國家加深經貿合作,有助于中國主動爭取國際貿易和投資機遇,在當今世界最大區域經濟合作體中受益。三是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有利于促進區域內政治互信、文化共融、互聯互通、發展認同,有利于中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有助于縮小西部與中部、東部地區的經濟差距。四是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對于解決我國國內產能過剩,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產業升級將起到重要作用。對于緩解國內就業,解決勞務輸出,加快西部開發開放,帶動西北國際貿易,促進西部崛起,平衡國家經濟發展等具有重大戰略價值。五是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有利于提高國家競爭力。

  二、交流發言

  24日下午至25日上午,來自西部地區12省(直轄市、自治區)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13位作者代表進行了論壇交流。

  (一)有關西部地區城鎮化建設的意見建議

  西北政法大學廉高波教授以陜西10縣20個鎮城鎮化發展情況調研為例,針對現階段城鎮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一是制定權責分明的政府行政法律體系,監督各級政府在法律框架內履行城鎮化建設義務,依法行政提升民眾對執法者的信任。二是依法制定推進土地制度和創新農民資產變現的法律體系,在立法中提高農民的參與度,提升民眾對法律的信任。三是科學立法建立生態環境保護法律制度,提升民眾對美好生活的期望。四是深入調研,不斷建立完善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和救助法律體系,消除民眾對基本生活需求的后顧之憂。五是依法建立和推進新型城鎮的財稅體制和金融法律體系改革,促進新型城鎮經濟發展。

  甘肅蘭州市安寧區人民檢察院葛長勇認為我國今天的城鎮化發展存在的誤區:1.盲目撤鄉建鎮,片面理解城鎮化。2.盲目進行城中村改造,忽視了基本設施和社會管理的同步。3.忽視了城鎮化發展要符合社會經濟發展和城鎮化發展的規律。4.忽視城鎮化后的社會保障機制建設。他提出三點思路:1.要正確認識新型城鎮化的作用、目的和發展方向。2.法律保障是城鎮化的保障。3.尋找一種雙贏的方式,解決城鎮化中的難題。

  (二)有關西部地區生態環境建設的意見建議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檢察院孫濤認為大數據是一種新型社會管理工具,新絲路經濟帶是一個區域經濟合作新模式。就大數據時代的環保法而言,新絲路經濟帶所串連的中國西部的開發,應當是一種拋棄了先污染后治理、開發與保護對立的落后生態觀的經濟與社會全面、跨越式發展。現有我國生態補償法治化理論與實踐中節點所在:1.缺乏統一、權威的指標體系和測算方法;2.生態環境作為經濟學上的一種公共物品的難以擺脫“公地悲劇”;3.現有制度框架政府作為生態補償責任人補償資金有限補償方式單一 ;4.綠色大數據就是公眾溝通政府、經營者之間良好媒介;5.西部乃至全國較為完備的生態補償立法仍然空白。對于欠發達的西部省份來說,生態環境問題是經濟發展問題也是法制建設問題,從根本上說是個經濟發展的問題,法制建設要去主動服務保障綠色發展;解決開發中的補償不足的問題,不是停止開發或緩慢開發,而是著眼未來地科學地開發、著力解決發展不足、低層次、粗放而不集約的發展模式。

  云南警官學院黃琪認為西部生態旅游中的利益沖突有三個方面:(一)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之間的沖突。1.游客的個人利益與生態環境保護整體要求的沖突;2.旅游開發和經營者的個人利益與生態環境保護整體要求的沖突;3.景區居民與生態環境保護整體要求的沖突。(二)短期利益與長遠利益之間的沖突;(三)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之間的沖突。在解決游客的個人利益與生態環境保護整體要求之間的沖突時,立法者需要在保護生態環境與尊重公民個人的出行自由之間作出正確選擇。在解決開發者、經營者的個人利益與生態環境保護整體要求之間的沖突時,法律必須表明態度,堅持公共利益優先的原則。在解決景區居民的個人利益與生態環境保護整體要求之間的沖突時,立法者又需要在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之間尋找平衡,法律不能為了保護生態環境而完全舍棄景區居民的個人利益。

  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法院張良培認為西部農村生活垃圾循環利用存在的問題:1.傳統的垃圾處理方式無法適應日益多樣化的垃圾產出;2.垃圾循環利用的權責不明;3.垃圾分類回收制度為空白;4.垃圾循環利用的配套設施建設嚴重滯后;5.城市垃圾“下鄉”的問題待解。成因分析:1.立法不健全;2.循環利用理念未得到普及;3.權責界定機制缺失;4.垃圾污染成本外部化;5.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對策建議:1.完善相關立法。2.加強地方性立法,制定《農村垃圾循環利用條例》。3.增強現行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4.建立健全循環教育理念的區別教育機制。5.合理界定相關方的權責(生產者責任、政府責任、村民個人責任)。6.充分發揮經濟手段作用(垃圾循環利用費、對城市“下鄉”垃圾按量計價、完善稅收、金融政策調控)。7.加大配套設施建設方面的財政投入。

  (三)有關西部地區風俗習慣研究的意見建議

  新疆喀什師范學院江欽輝認為在新疆民族地區,法院處理哈薩克族彩禮返還糾紛時,不能簡單地適用國家法進行裁判,還得考量世代相傳被哈薩克族成員內心認同并被普遍接受和遵守的彩禮返還習俗規則,以期通過合理、正當地適用哈薩克族彩禮返還習俗規則處理糾紛、化解矛盾,使得案件的裁判結果更好地得到當事人的認同和遵守,最終達到司法所追求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提出建議:1.通過自治機關行使變通立法權,實現哈薩克民族習俗和國家法內容上的協調;2.通過自治區法院的指導性意見和指導性案例,實現哈薩克民族習俗與國家法在司法中的協調。

  西藏自治區委黨校張凱認為西藏一妻多夫婚姻習俗與現行法律存在直接的沖突,并產生了諸多消極影響。一是導致大量事實婚姻的產生;二是不利于非婚生子女權益的保護;三是妻子解除婚姻關系的權利受限。現階段務實的態度應該是:一是明確規定禁止城鎮地區公民和共產黨員、干部、國家機關公職人員、城市職工、市民實行一妻多夫婚姻;二是對農牧區的農牧民,根據當事人自愿的原則,對于結婚時非出于本人自愿或不知是實行一妻多夫婚姻的,應當予以廢除,并認定為無效婚姻;對于雙方當事人均表示自愿接受一妻多夫婚姻形式,并符合婚姻法規定的結婚的實質要件的,可以予以承認,并要求當事人履行相應的結婚登記手續。三是明確規定一妻多夫婚姻家庭,妻子享有離婚自由權,禁止任何人強制、干涉妻子的離婚自由。四是在解除一妻多夫婚姻時,妻與夫均享有分割財產的權利,同時對妻子給予適當照顧。五是在夫妻財產繼承方面,夫、妻有相互繼承財產的權利,妻子有繼承多個丈夫財產的權利。六是一妻多夫婚姻關系中的當事人,不得以退出婚姻關系為由拒絕履行對子女的撫養義務。

  (四)有關西部地區文化產業建設的意見建議

  貴州省貴陽市人民檢察院王聯認為檢察機關在為西部地區民族文化產業發展服務方面,應進一步加大對民族文化相關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為民族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營造良好的司法環境。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一是進一步加強對侵犯民族文化知識產權案件的打擊力度,依法懲治損害民族文化產業利益、破壞市場秩序的違法犯罪活動,營造誠實守信的市場環境。二是加大對貪污賄賂、瀆職侵權等犯罪的查處力度,提供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三是堅決打擊商業賄賂、強迫交易等犯罪活動,提供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四是對民族文化產業主體內部發生的職務侵占、挪用資金、侵犯商業秘密等犯罪案件加強打擊,保障民族文化產業自身健康發展。五是嚴厲打擊危害民族文化產業投資者、經營管理者人身及財產安全的犯罪,營造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

  四川省眉山市人民檢察院彭林泉對色達縣發展格薩爾文化產業中,遇到的版權主體、收集民族文化古籍資料歸屬權、版權的轉讓與貿易等問題,提出對策:一是樹立“版權興縣”的戰略,增強版權經濟的理念,明確版權產業發展的工作思路,推動格薩爾文化產業向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發展的前提。二是應將色達格薩爾文化產業發展納入法制化軌道,提供制度保障,排除發展過程中的制度性障礙,為文化產業快速有效發展鋪平道路,有效避免盲目發展,破壞性開發,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三是強化版權的轉讓與貿易,提高格薩爾文化產業發的經濟效益。四是打造格薩爾文化產業品牌,在格薩爾文化藝術之鄉,將部落文化、宗教文化融入格薩爾文化產業,并作為一個整體,加快格薩爾文化產品的設計、開發,打造格薩爾文化產業名牌。五是強化格薩爾文化產業的執法、司法、法律監督和普法宣傳,為格薩爾文化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環境。

  (五)有關西部地區經濟建設的意見建議

  廣西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法學院高清以桂林市旅游業為例,認為隨著旅游業在地方經濟總量中占據的比重不斷提高,與之相伴隨的是旅游資源無序開發,生態環境遭到較大破壞,主要表現為水體污染、空氣污染,溶洞退化以及動植物種群和數量的減少等。存在的法律問題:1.旅游資源立法滯后;2.旅游環境保護執法不力;3.規劃不盡合理缺乏科學的環境評價。提出建議:1.生態旅游資源開發立法的完善;2.在生態旅游資源開發立法中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思想;3.建立和完善生態旅游資源保護法制體系。首先,加強生態旅游資源的法律保護。其次,實施生態旅游認證制度。再次,建立生態旅游評價制度。

  青海海東市檢察院王佐龍認為對應于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秩序建構至少包括如下幾方面:絲綢之路經濟帶需要良好的利益分配保障秩序;絲綢之路經濟帶需要符合市場競爭規律的社會創新秩序;絲綢之路經濟帶需要安全穩定的社會秩序。在當下的絲路經濟帶區域內,主要有以下影響社會秩序的不安全因素:一是源自中亞、新疆的“三股勢力”的恐怖行為;二是由“藏獨”等民族分裂主義者在藏區策劃的“自焚”事件;三是“全能神”等邪教組織進行的危害社會秩序的行為;四是社會轉型期各類社會矛盾引發的不穩定事件。上述影響社會安全秩序的各種現象,都對絲路經濟帶的合作形成巨大的影響,但這些都是我們無法回避且必須要面對的。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法律協調問題,涉及從國內到國外,從亞洲到歐洲,從東亞到中西亞的多元性地緣利益,是一個事關法律、經濟、政治、外交、軍事等諸多內容的宏大課題,也是一個具有嘗試、發展等趨向的問題,作為一個橫跨中國的宏大的國家戰略,應首先規劃好自己的利益,并使所涉區域盡可能受益,以提升它們為經濟帶的秩序與穩定做出更多支持的能力。

  (六)有關西部地區民主政治建設的意見建議

  內蒙古黨校毛原認為內蒙古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1.村民對重要村務的決策權有很大局限性;2.公開程度不夠;3.監督機制不完善,相關制度不配套。提出如下建議:1.民主政治不等于政治民主化,也不是政治民主化越早、越快越好。作為完整的體制,民主政治還包含著法治、行政管理等體現政治制度化的重要內容。2.抓住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關鍵環節,推動民主政治建設進程。第一、村務公開民主管理要以村民的廣泛參與和充分體現民意為價值目標,真正做到由“替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轉變。第二、村務公開民主管理要以不斷擴大公開性為基本路徑,進一步完善公開的各項制度,做到依法建制,有制可依,按制辦事。第三、發展多層次協商民主,與民主黨派協商,與群眾進行協商,在與人民群眾利益最相關的公共政策制定和有關民生、社會發展、和諧社會建設等具體問題上,使政策真正成為群眾意志的體現。第四、加強監督體系建設。形成監督的合力,進一步加強黨內監督、支持和保證人大監督、強化司法監督、重視輿論監督等。

  新疆建設兵團何利疆認為兵團行政主體資格中存在的問題:(一)對兵團的行政授權的主體不符合法律規定。(二)現行的兵團行政授權不規范。(三)兵團“師市合一”的行政管理體制還需創新。鑒于兵團現行行政主體資格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建議:改變過去兵團內部的行政事務的管理主要取決于自治區地方性法規和規章是否授權的做法,由全國人大或國務院以法律或行政法規的形式對“兵團自行管理內部的行政事務”的政策具體化。除設立的市的行政機關具有法定的行政職能外,對未設立市的兵團各級(包括兵團、師及團場)的行政管理職能以概括授權的方式確定。兵團作為特殊組織,解決好兵團的行政主體資格問題,切實做到依法行政,充分發揮特殊體制的優勢,使兵團真正成為安邊固疆的穩定器、凝聚各族群眾的大熔爐、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示范區,以促進兵團乃至全自治區維護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及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

  本屆論壇以“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法治協調問題研究” 為主題,正是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推動建立“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構想的積極行動,是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實際舉措,為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營造了良好的理論氛圍。

全文
搜索

關注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關注
微博

關注官方微博

網絡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