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12-24 來源: 責任編輯:
李清林
(2012年12月22日?重慶)
尊敬的金平教授、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學者、同志們、同學們:
在舉國上下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之際,由中國法學會主辦、西南政法大學承辦的第七屆“中國法學青年論壇”今天隆重開幕了。在此,我謹代表中國法學會,對中央政法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共青團中央對論壇的指導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謝,向出席論壇的各位專家學者致以崇高敬意和誠摯問候!向本屆論壇征文獲獎作者及優秀組織單位表示熱烈的祝賀!
近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調解在化解社會矛盾糾紛中的重要作用。為應對社會轉型期社會矛盾糾紛易發多發的狀況,2010年8月國家頒布了《人民調解法》,使基層民間糾紛的解決步入法治化道路;今年3月和8月先后修改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又分別增加了“當事人和解的公訴案件訴訟程序”和先行調解、調解協議司法確認等內容,司法部門也建立健全了訴訟與非訴訟相銜接的矛盾糾紛解決機制,深入推進矛盾糾紛大調解工作,從而構建起符合我國國情的多元糾紛解決機制。近年來,各地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在矛盾糾紛調解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
借此機會,我提一點希望:
剛剛閉幕的黨的十八,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出了新的部署,強調“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同時強調,要“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建立健全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完善信訪制度,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的工作體系,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這些新思想新要求為我們進行包括調解制度在內的法治實踐和法學研究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我們要緊緊圍繞如何處理好調解與法治的關系,提高在調解工作中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如何在充分尊重和保障當事人主體地位和合法權益的前提下合法合情合理地化解矛盾糾紛,真正實現“案結事了”;如何加強各種調解的規范化、制度化,建立健全不同調解之間、訴調對接的銜接機制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深入開展研究,為從法律層面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體系建設提出真知灼見,為加快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本屆論壇以“中國調解:理論與實踐”為主題開展研討,不僅涉及調解的一般理論問題,而且涉及到大調解、法院調解、人民調解、刑事和解、行政訴訟和解及勞動爭議調解等諸多議題,以及調解運行機制中的許多熱點、難點、重點問題,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都很強。我希望通過各位法學家的精彩演講和與年輕學者面對面的深度互動,把研討推向深入,提煉出有利于及時轉化應用的成果,切實為調解工作體系的構建提供可靠的理論支持和決策參考。
中國法學青年論壇已經成功舉辦了六屆,在中央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各地政法部門、法學會和法學院所的共同努力下,已初步建立了良好的運行機制,并形成了大量優秀研究成果,論壇的影響力不斷增強。我們將以本屆論壇為新的起點,進一步創新論壇機制,提高論壇質量,取得更多有價值的研究成果,確保論壇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深遠的影響力。
同志們,同學們,
黨的十八大已經開啟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新階段,希望廣大青年法學法律工作者要珍惜機遇,奮發有為,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偉大實踐中譜寫盛世華章!
最后,衷心感謝承辦單位西南政法大學對本屆論壇的精心籌辦和辛苦付出,感謝協辦單位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重慶市法學會等單位的大力協助和積極參與,感謝媒體記者朋友們的熱情支持和踴躍報道。衷心祝愿第七屆“中國法學青年論壇”取得圓滿成功!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