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08-01 來源: 責任編輯:
閉 幕 式
?
主持人:劉桂明(《民主與法制》總編輯)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晚上好,平安夜過去了,圣誕夜即將到來,此時此刻,我們很多人都在期待著今天晚上是怎么過去的,如果大家不反對的話,我們建議此時此刻不要再設置計時器了,一個總結人,一個致辭人他們想講到什么程度就講到什么程度,我們可以一起在這里共渡圣誕之夜。我從早上來一直坐在第一排,現在才坐到主席臺,盡管只有兩步之遠,但是也費了很長的時間,這也正說明我跟各位學者之間的差距,我不是一個學者,但是我經常跟學者在一起,就像過去在律師界一樣,我不是律師,但是我一直跟律師在一起。今天我有機會作為第六期中國法學青年論壇閉幕式的主持人,這對我來講是一個莫大的榮譽,很高興擔當這個角色,只不過我有一個建議,不應該叫主持人,是總主持人,最后接著講話是總點評人。
各位同學,不管你們是不是還在發短信,不管你是不是偶爾打瞌睡,不管你是不是想著會場外的美味佳肴,我要告訴你的是會議即將結束,我們今天這個會議不管有多少個高潮,我們最后要有一次高潮,這個高潮就是今天閉幕式上兩位嘉賓的演講。
主持開幕式的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主持閉幕式的一般僅次于前面的人,像趙秉志教授是法學院院長,一般主持閉幕式的應該是黨委書記,后來考慮到法學會需要出一個人主持一下,黨委書記致閉幕詞,但是黨委書記聽說我來了,他就不來了,他說既然你來了,那我就不來了。所以,我要告訴大家的是,因為我的原因,也因為工作的原因,法學院分黨委書記張遠煌致答謝辭的重任臨時改為熊躍敏教授。
在致閉幕詞之前,讓我們回顧這一天講了什么,說了什么,點了什么,評了什么,這個任務不是一般人所能完成的,必須是非常不一般的人才能完成,尤其是中央黨校的教授才能完成,就是坐在我左邊不用介紹你們都知道的卓澤淵教授,下面有請卓澤淵教授,用多長的時間都不怕,但是一定要把今天的論文,今天的點評,今天的高潮一一到來,有請卓澤淵教授。
?
1.論壇總結
總結人:卓澤淵(中央黨校研究生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同學們,下午好,也是晚上好,我們今天在這里舉行了一整天的論壇。一天來我們聆聽了眾多法學新秀的精彩報告,聆聽了眾多法學先進的精彩評論,我深感今天的北京師范大學星光燦爛,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向優秀的青年才俊,向那些優秀的點評老師們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在這里,我將講三個單詞,第一“贊賞”。對這次論壇的贊賞來自于三個關鍵點。第一主題的設定。中國社會正面臨著最大的社會轉型。在這個歷史性的轉換時節,社會管理提出了千百萬次的呼喚,創新,創新,再創新。中國的法治也由此而贏得了自己發展的新的歷史機遇。中國的法治發展與中國的社會轉型在這里相遇了,中國法治為中國社會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手段,新的途徑,新的方式。中國社會管理的發展創新也為中國法治迎來了一個歷史的大機遇。我們從這次論壇的主題設定來看,一個社會管理創新與中國法治發展的總主題,下面包括了三個單元,社會管理的法律理論,社會管理格局的法治創新,特定領域社會管理的法治化。通過這三個部分的闡釋,使我們對中國當前正面臨的社會管理創新和法治發展有了一個概略的理解,我堅信,在這三個獨立單元所迸發出來的智慧火花必將在中國的法學星空中閃光,它將構成中國社會管理改革創新那幅最宏大,最壯麗的圖景中重要的角落和片斷。
第二,我們這次論壇值得贊賞的尤其是我們這些青年才俊,他們以自己豐富的或者努力的社會實踐,以自己所擁有的學術理論,以自己滿懷的熱誠投入了這一宏大主題的研討,他們的發言表現了當代青年的學術激情,是青春的閃耀,他們精彩的觀點,他們為中國管理創新和社會發展所付出的熱情令我們尊重,值得我們欣賞。我們要為這些勇于創新的學術青年才俊們喝彩。
第三值得贊賞的還有我們老一代的法學家們,高銘暄老師等自不待說,那是我們敬仰的前輩,在今天論壇上發表評論意見的老師們,他們恪盡努力,盡其所長,對每一個報告都發表了他們的觀點。同時,我們也得以了解了中年一代法學家們,他們的學術創新和學術功力,我認為這同樣是值得我們非常贊賞的。
但是我要說,在這個論壇上,我們既是欣喜異常,也還是隱憂猶存。我一邊聽報告,一邊看論文,我還深深的感覺到,雖然我們的青年學者在法學的實踐、知識、邏輯、創新、價值這五大層面上都有令人驕傲的成績和貢獻,但是也不能不遺憾的說,我們的青年才俊們如同我們一樣,還要繼續努力。我看論文后,發現了很多句逗的錯誤,很多表述的乖張,很多理論的離奇,很多觀念的失當。有獨出心裁的精彩,但是也有不經意的疏忽。學術是我們要用腳去做的,有人說這就是實踐;學術也是需要用筆去寫的,需要我們去研究;學術更需要用心去做,用熱忱、真誠、敬畏去做。如果沒有心血的付出,沒有心力交瘁的努力,我們便無法走進真正的學術殿堂,無法把我們對中國社會管理,對中國法治的創見奉獻于中國,奉獻于我們這個時代。
所以,我在這里要倡導,我們的青年學者們,江山代有人才出,讓我們一起去探索中國的法治實踐,去創新中國的法治理論,去尊重學術的邏輯,去永葆我們的核心價值。在今天這樣的會上,說的過于嚴厲或者過于苛責,顯然有失師道的溫和與中和。作為老師又不能不這樣說,我們今天的評論好像過分注重學者之間美好的人際關系,甚至還不惜筆墨的要把我們這一代人和下一代人的學術友誼在學術殿堂上加以渲染,我以為大可不必。因為我們推杯換盞之間完全可以表達我們無限的友好和美好。我們年輕的學者也學著我們這一代一樣,在不經的相互吹捧中獲得愉悅的感受,過度了,就是學術的悲哀。學術是需要尊重的,必須對我們的前輩,對我們的學長,對我們的老師表示足夠的尊重,但學術是需要真誠和嚴謹的,即便是老師,也應該也會用他寬闊的胸懷,博大的胸襟,用讓學生超越自己的氣魄來培養一代又一代青年學者。因此,我們青年學者也該有這樣的勇氣,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這是我講的第一點,贊賞。謝謝。
我講的第二個單詞是“觀念”。我聽了今天一天的論壇發言,覺得中國法治要在中國社會管理創新中發揮出它應有的歷史性的重大作用,必須樹立以下的觀念。這是我受到各位論壇發言的啟示所想到的,僅僅是奉獻大家,與大家一起探討。
第一,人民民主的觀念。法學的研究如同政治學的研究一樣,人類近代以來,政治學和法學的最大成果之一,就是確認了人民主權和我們今天的人民當家作主的觀念,我們必須有人民民主的觀念。
第二,法律至上的觀念。如果一個法律人一個法學家不能高舉法律至上的旗幟,他就是對自我生命本質的徹底否定。法律不能至上就不可能有法治。
第三,依法治國的觀念。一個國家的權力必須從屬于法治,必須服從于法治。只有當一個國家所有的政黨、政治權力機構、司法機關都秉持法治精神的時候,這樣的國家才配稱法治的國家。
第四,法律人權觀念。在人權不張,人權得不到保障,人權的旗幟不能高高舉起的國度,那個國家是沒有真正的法治的,那樣的社會也不會美好。
第五,科學立法的觀念。立法的發展助推了中國社會的進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是立法發展的一個重大的歷史性成就。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還必須上下求索。在科學發展的今天,如何謀求立法的科學發展與完善,將是中國立法未來的重大任務。
第六,依法行政觀念。沒有法治的政府,必無法治。法治政府的建立,必須依賴依法行政作為路徑、手段和過程。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的前提,也是法治政府的表現。
第七,自覺守法的觀念。在一個社會的法治中,法律實施中,成本最低的就是守法。一個良好的法治國家和社會,守法是社會基本的旋律和基調。普遍的守法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
第八,司法神圣的觀念。我們要確立司法神圣,甚至我要呼吁法官神圣,沒有司法的神圣、法官神圣,中國法治就沒有未來。司法神圣、法官神圣是法律神圣的直接表達和外在表現。當然我們的司法和法官要配得上神圣才是。
第九,依法創新的觀念、法律對于它的價值目標來說,它是工具。法律對于社會管理創新來說,依然是工具。以什么創新,怎么創新?其中一定要依法。依法創新就是要以法的精神來謀求創新,以法的精神來設計創新的體制機制,以法的精神,以法律制度來推動和保證創新。
第十,依法維權觀念。權利必須得到尊重,權利必須實現,但是權利實現有它特定的路徑和方式。中國的未來必須倡導依法維權,要引導人民過法治化的生活。
第十一,法治維穩的觀念。維護社會穩定是中國目前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節點,也是中國社會矛盾的現實要求。但是用什么來維穩,我坦率的說,除了拿法治,別無第二法門。只有用法治的方式,才能達成中國長期的和諧、安寧、穩定。
第十二,法治社會的觀念。必須高舉法治的旗幟,把法治不僅作為一種約束權力的機制,不僅是一種權力運行的模式,不僅是嚴格遵守和服從法律,而應成為一種社會生活方式、社會管理模式。
這是我要講的第二點,也是各位發言所給我的啟示。
我要講的第三個單詞是“問題”。深化社會管理創新的研究,今天只是翻開了新的一頁,社會管理創新與中國法治發展還有非常多的問題需要我們去研究,我也寫下了12個問題,希望與同志們共同關注。
第一,中國社會管理的外延究竟多大,社會管理的外延多大?社會管理是否包括執政黨的執政方式、執政的手段、路徑,包不包括議會的運作方式,議會對社會生活調整的手段,包不包括政府和司法的行為。
第二,社會管理為何要創新?要追問原因。我們不是已經有了一套體制嗎?不是有了一套機制嗎?這套體制機制不是經過了六十年的發展,我們還認為給我們帶來了輝煌的成就,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嗎?也是非常成功的嗎?但為什么還要創新?這是第二個問題。
第三,社會管理何以創新,怎么實現創新,有哪些具體的措施?各個社會領域創新有不同的方法手段和路徑,有不同的措施,這是一個宏大的問題,涉及方方面面。
第四,社會管理創新的“新”如何理解?“復辟”叫不叫新,“反向改革”叫不叫新?歷史中一些腐朽的東西死灰復燃,把一些不適應我們的東西拿過來隨便就用,只要與我們現實狀況不同,是不是就叫新?正如是不是學術論文用一些普遍看不懂的術語、符號、公式,說一些公眾聽不懂的話就是我們學術的創新?非常值得我們研究。
第五,社會管理與法究竟是什么關系?法律與社會管理,存在著怎樣的結構關系,內在的聯系是什么,這種內在聯系對我們的社會管理創新奠定了什么基礎,設定了哪些前提,也需要我們研究。
第六,社會管理創新與法治什么關系?我認為,法治是一種社會管理手段,法治是一種社會管理方式,法治是一種社會狀態,法治是一種社會生活方式。如果從這個視角來理解社會管理創新與法治也許會有更加豐富的內在聯系。
第七,社會管理創新與法律創新的關系是什么?兩個創新之間的關系、互動、影響,都值得我們去研究。法學要在關注社會管理創新中關注法律的創新,以社會管理創新來推動法律創新,或者反之,以法律創 新來推動社會管理的創新。
第八,社會管理創新的核心價值在哪里?我們所有的創新是為了什么,我們所有的創新圍繞什么樣的核心價值來進行。這個問題是至為重要的問題,這個問題不弄清楚,就會迷失方向。
第九,社會管理創新中的局部與整體是什么關系?社會管理是一個宏大的工程,它由若干的局部構成。不同的局部又有不同的影響和作用,如果處理各個局部與整體的關系,是我們要研究的問題。
第十,社會管理創新中的漸進性與終極目標的關系?改革的過程,社會管理創新的過程都有漸進性,甚至有分步推進性,在分步推進性和整體的終極目標之間有什么樣的聯系。
第十一,社會管理創新的根本內容是什么?千萬不要忘記,社會管理創新的根本是體制創新。什么叫體制?幾乎沒有定論,是不是可以理解為體制是制度加機制,總之不要放棄體制這個根本。離開了體制的創新,第一,可能會偏離方向,第二,可能是虛假創新,第三,甚至可能走向了創新的反面,是對創新的破壞。
第十二,社會管理創新的評價標準是什么?這是一個是十分難以回答又必須回答的問題。沒有一個標準,您就無法衡量與評估社會管理創新的狀況。
我留下了十二個問題,是想與我的同行一起商討,一起思考,一起研究。社會管理創新是一個急迫的問題,也是一個長期的課題,也是一個變化的主題。法律作為社會管理的工具,法治作為一種良好的社會管理狀態,就表明了法學工作者、法律工作者所肩負的獨特使命。讓我們攜起手來,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用我們法學青年才俊所擁有的那種學術激情,去點燃法學學術的火炬,讓我們一起努力,高高舉起這個火炬,用它去照亮中國,照亮世界,照亮現實,照亮未來,謝謝大家!
?
2.承辦方代表、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熊躍敏教授致答謝辭
謝謝主持人,尊敬的高老師,尊敬的各位嘉賓,老師們,同學們,晚上好,由中國法學會主辦,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和中國法學會法律信息部承辦的第六屆中國法學青年論壇,經過一整天緊張而高效的工作,即將落下帷幕。在這段時間里,出席論壇的各位報告人、主持人、評議人,通過學術觀點的交流交匯,乃至交鋒,為我們展現了一幅中國法學界老中青三代學者心心相印、薪火相傳的感人畫面,因此,我們對本次論壇的主辦方中國法學會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中國法學會主辦的中國法學青年論壇自創辦以來形成巨大的品牌效應,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從各個意義上說能夠承辦本次論壇充分表明了中國法學會對北師大法學院的信任和肯定,特別感謝承辦方伙伴,中國法律信息部在整個論壇的承辦中對論壇的舉辦提出了許多極具創意的想法,為論壇做了周到仔細的工作,構成了論壇得以成功的堅實基礎。
非常感謝中央有關部門領導和各位法學家對本期中國法學青年論壇的支持,大家犧牲了寶貴的休息時間,在寒冷的冬日蒞臨論壇,是對廣大青年法學工作者的鼓舞和鞭策。在這里,我們尤其要感謝的是我們敬愛的高銘暄老師,高老師不僅在開幕式上代表老一輩法學家致辭,而且全程參加了一整天的論壇活動,這充分體現了老一輩法學家對中國法學青年的關心愛護與扶持,為此,我提議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向以高 老師為代表的老一輩法學家表示我們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此外,我們也特別感謝全程參與了此次論壇活動的衛生部的蘇志局長,劉桂明主編。我們要感謝本次論壇的協辦單位,他們是法制日報社,人民法院報社,檢察日報社,中國法學雜志社,以及向論壇提供媒體支持的記者朋友,你們是中國法學青年成長道路上的鋪路人,更是中國法治建設事業發展的見證人。我們也要感謝從祖國四面八方遠道而來參加論壇的論文獲獎代表,感謝剛被王錫鋅院長表揚過的堅持始終的論壇聽眾,北師大法學院的同學們。當然,我們更要感謝北師大法學院負責此次論壇會務工作的我的同事們和同學們,正是因為他們的辛勤付出,今天的論壇才得以如此的圓滿和順利。
最后,衷心祝愿中國法學青年論壇在今后的歲月中取得更大的成就,祝各位嘉賓,老師們,同學們,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學習進步,預祝大家新年好!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