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日本高清.com_中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_日韩美女一级毛片_a级精品九九九大片免费看

郵件系統:
用戶名: 密碼:
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位置: 首頁 》要聞 》時政要聞
第二屆全國法學教育高端論壇成功舉行

時間:2015-05-18   來源:北大法學院  責任編輯:admin

  5月10日,第二屆全國法學教育高端論壇在北京大學凱原樓學術報告廳順利舉辦。來自全國各地法學院校的一線教師或領導出席了本次會議。本屆論壇的核心議題為學術型研究生的培養,主要涉及法學碩士的培養、法學博士的培養及學術論文寫作與發表三方面內容。此外,學術型碩士的定位、碩士兩年制學制、實務與學術之間的平衡等其他與學術型研究生的培養緊密相關的議題也得到了充分研討。開幕式由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郭靂主持,北京大學法學院院長張守文、北京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嚴純華分別在開幕式上致辭。論壇的主要形式為主題發言、評議以及自由討論。

  第一單元關于法學碩士培養的研討,北京大學法學院院長助理車浩副教授擔任主持人。在主題發言環節,北京大學法學院陳興良教授做了知識論和方法論訓練的主題發言。他指出,知識的傳授為博士生提供生源,而方法論的訓練則有助于培養研究型人才。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時延安教授就法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的定位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應當將教育中的基礎性問題弄清楚,再找出可行方案,并指出要注重法學研究生的學術性和實務性。南京大學法學院宋曉教授對法學碩士的培養目標與培養模式進行發言。他指出,法學碩士的學術與實務存在不小的沖突,學術期望與就業不一致,并提出寬口徑的學術訓練這一解決途徑。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蘇號朋教授就法學碩士的發展前景和面臨挑戰發言。他同樣承認法學碩士的學術型定位和學生職業取向之間存在矛盾,還提出了培養過程的學術性和學生興趣之間的矛盾,并建議在現有教育框架下做出改變。華東政法大學法學院楊忠孝教授從教育學的角度出發,從學生出發,對理論法學和應用法學進行了區分。他認為,社會的要求是多層次的,法學的發展和社會需求完全可以多樣化。西北政法大學法學院王健教授高度贊揚了本次論壇的意義,并從碩士點和博士點和區域結構規模布局這一視角出發,就教育模式、培養目標的類型化等問題進行了闡述。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石經海教授則認為,一個合格的學術研究生的基本素養包括扎實的基礎理論、系統的專門知識和一定的獨立研究能力,一個實務上的精英則需要好的口頭表達能力、調研寫作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黎江虹教授則對碩士教育的問題和改進方法發表了簡要闡述。他表示,可以就碩博學位的基本要求形成更具體的人才培養標準,加強法學碩士的宣傳力度,提高本學科在國家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在評議環節,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吳用教授就學術型碩士升博的比例、學制的改革等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中山大學法學院任強教授則指出,中山大學也面臨兩年制學制和生源的問題。北京大學法學院陳若英副教授則認為,法學院應當幫助學生應對就業市場,從本質的思想上進行教育,保留法律的基本尊嚴。在自由討論環節,海南大學法學院葉英萍教授、吉林大學法學院蔡立東教授、南開大學法學院左海聰教授、浙江大學法學院周江洪老師等就生源、學制、就業和學習、論文訓練等問題進行發言探討,互動氛圍熱烈。

  第二單元是關于法學博士的培養研討。北京大學法學院楊明教授主持。在主題發言環節,北京大學傅郁林教授介紹了北京大學法學院在法學博士培養方面富有特色的導師組制度以及論文講評制度,在會場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復旦大學王偉教授回顧了北京大學法學院對我國法學博士發展事業做出的巨大貢獻,并為與會人員介紹了近年來復旦法學院在法學博士教育方面的改革與發展。廈門大學何麗新教授較詳細地說明了近年來廈門大學法學院的改革舉措,并且指出改革面臨的困難。吉林大學蔡立東教授指出法學本科、碩士、博士階段教育的區別,要求必須重視導師在培養法學博士中的重要地位。中國政法大學蕭寶興教授也詳細陳述了中國政法大學的改革措施以及成就,介紹了其拔尖方案、提供國際化競爭力措施以及在讀博士生掛職鍛煉的做法。清華大學的張建偉教授就博士生數量過多、質量不高,博士生無淘汰率等現象提出自己的擔憂。各位主題發言者的陳述,使與會嘉賓大大了解了不同學校在法學博士培養方面的特點,也了解了目前我國法學博士培養的基本現狀以及遇到的困難。在評議環節,南開大學左聰海教授、北京師范大學熊躍敏教授、上海財經大學葛偉軍教授、北京大學樓建波教授對主題發言環節的觀點進行了總結,并結合自身經歷以及各自學校法學院的現狀進行了交流,對申請審核制度的實施推廣問題、研究經費問題、論文寫作以及查重問題、國際競爭力問題、博士生掛職鍛煉問題、課程設置與否的問題等焦點問題進行了積極發言討論,現場情況十分熱烈。在自由討論時間,來自西南政法大學以及華東政法大學的老師就各自學校的現狀提出了一些問題,比如是否要對博士生設置課程,導師具體要如何指導學生、怎樣評價導師是否盡到職責、如何招收篩選到適合具體領域的學生并能保持其學習熱情、如何應對導師對學生要求過于寬松至于導致博士生質量不高等問題,來自北京大學及廈門大學的老師給予了解答。  

?????? 第三單元是關于學術論文寫作與發表問題的討論,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郭靂主持本單元。在主題發言環節,煙臺大學法學院范李瑛教授就法學碩士論文的質量問題提出擔憂,并介紹了煙臺大學為打破僵局而采取的激勵措施。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白建軍從實證主義出發,強調了大數據在法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并批評了研究生論文中對經驗、事實的分析與研究的缺失。在隨后的評議環節,浙江大學周江洪老師 、山東大學劉加良老師、上海交通大學高薇老師、北京大學凌斌老師對上述發言進行了精彩點評。

  閉幕式上,北京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潘劍鋒進行了總結發言。潘書記就對法學教育高端論壇的傳承給予了高度評價,并對與會教師的出席表示了感謝。他表示,教學是大學之本,法學教育者應該沉下心來,認真思考我們應該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同時,他強調了端正教學風氣的重要性,并重點對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態度提出要求。最后,潘書記鄭重宣讀了由與會高校共同簽署的論壇共識。共識表示,我國法學研究生教育的恢復發展與改革開放進程是同步的,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制度化和規范化是十分必要的,寫作能力的培養在當下的研究生教育中必須加強;各高校應當將法學研究生培養的科學模式探索作為研究生培養活動的重要任務,積極轉變研究生培養和管理的方式;各高校將努力培養更多更好的法學人才以推進中國法治進程,實現共同的理想。實現中國由研究生教育大國向研究生教育強國的轉變,是我們中國法學教育者努力的方向;通過培養更多更好的法學人才以推進中國法治進程,是我們共同的理想,我們將一如既往地為實現我們的理想而努力,而奮斗!

  本屆論壇在熱烈的氣氛中圓滿結束。整場論壇與會者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以開放的心態交流各自經驗,實事求是地分析問題,尋找法學碩士的培養方法。在各高校與會代表的共同努力下,本屆論壇形成了當前關于中國法學碩士教育的基本共識。

附:第二屆全國法學教育高端論壇會議共識

  2015年5月9日,第二屆“全國法學教育高端論壇”在北京大學法學院凱原樓順利召開。為了更好地推進中國的法學教育,探索培養優秀法律人才的教學改革路徑,來自全國25所知名法學院校主管教學工作的領導和從事一線教學工作的教授共計六十余人,以“學術型研究生的培養”為主題,圍繞著法學博士研究生的培養、法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和學術論文寫作等三個議題展開熱烈而深入的討論。與會代表在充分溝通、交流和分享經驗的基礎上,形成了以下共識:

  我國法學研究生教育的恢復發展與改革開放進程是同步的。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法學研究生教育走過了快速發展的歷史性跨越,已跨入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國的行列。隨著創新型國家和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法學研究生教育的戰略地位日益凸顯,同時,研究生培養質量提升的緊迫性也更加突出。近年來,各個法學院校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取得了突出的成績,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法治建設輸送了大量優秀人才,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制度化和規范化是十分必要的。在研究生培養的過程中,應當尊重人才培養的規律,關注社會和時代的發展需求,堅持法學院校在法學人才培養過程 中的中心地位和引導作用。根據法學學科特點,針對法學碩士、法律碩士、法學博士等不同類型的學生群體,制定并完善相應的制度體系,不斷進行制度和方式方法創新,研究適合學科特點和法治要求的管理制度、配套政策和操作方法,為建立健全法學研究生培養的長效機制提供規范依據和制度保障,從而使得教師和學生對于研究生培養的方式、程序和目標都有穩定明確的預期,最大程度地降低個案解決的成本,形成依規范、依制度培養的法學研究生培養特色。

  寫作能力的培養在當下的研究生教育中必須得到加強。我國法學研究生的培養體系是多層次的,既肩負著培養研究型、創新型人才的目標,也承擔著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任務。寫作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則是實現多元化培養目標的共通手段。對于研究型、學術型研究生培養而言,論文寫作能力是展開學術創新的前提,也是評價學術創新能力的關鍵指標。對于應用型、復合型研究生培養而言,論文寫作是檢驗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增強問題意識,訓練學生面向實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方法。因此,進一步加強研 究生論文寫作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目前法學研究生教育的當務之急。有必要在課程體系中增加論文寫作、文獻檢索、法學方法論等方面的課程,提高研究生論文寫 作和發表的要求,加大研究生寫作訓練的強度。

  積極探索法學研究生培養的科學模式,是各院校開展研究生培養活動的重要任務。各院校應當積極轉變研究生培養和管理的方式,不斷深化教育思想、教學內容、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進一步消除制約研究生教育發展和創新的制度障礙和思想障礙,形成充滿活力、富有效率、面向社會、更加開放的法學研究生培養的科學模式。

  教育興則人才興,人才強則國家強。各院校的法學研究生教育改革均取得了一定成果,也在改革過程中走過彎路,有過教訓。如何總結經驗教訓,摸索人才培養的規律,實現研究生培養的科學化,是各個院校面臨的緊迫任務,也是舉辦本屆論壇,提供交流平臺的意義所在。

全文
搜索

關注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關注
微博

關注官方微博

網絡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