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12-17 來源:《中國法學》 責任編輯:att2014
法理學
論法官的慎言義務 孫笑俠1-26
論法律視域下社會公權力的內涵、構成及價值 徐 靖1-79
全球化時代比較法的優勢與缺陷 魯 楠1-102
地方法治試驗的動力機制與制度前景 周尚君2-50
人民法院司法公信現狀的實證研究 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課題組2-92
論法治中國的科學含義 汪習根2-108
我國上位法與下位法內容相關性實證分析 屈茂輝2-123
堅持正確學術方向繁榮中國法學研究 孟建柱3-7
在《中國法學》雜志創刊30周年紀念座談會上的講話 王樂泉3-9
審判管理理論體系的法理構架與體制機制創新 楊 凱3-211
法治與國家治理現代化 張文顯4-5
審判管理制度轉型研究 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課題組4-93
“失敗者正義”原則與弱者權益保護 胡玉鴻5-75
法律方法視域下的人民法院改革 魏勝強5-95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6-5
論改革與法治的關系 王樂泉6-20
全面深化改革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關系論綱 課題主持人:姜 偉6-25
法律自律論 徐 立6-57
邏輯與修辭:一對法學研究范式的中西考察 焦寶乾6-69
“親親相隱”與“大義滅親”的博弈:親屬豁免權的中國面相 李擁軍6-89
法院文化建設的司法取向及其實現 “人民法院文化建設”課題組6-109
法律史
傳統中國法的精神及其哲學 張中秋2-192
法律教育的起源:兼議對當下中國法律教育改革的啟示 魏 瓊2-205
親屬作證制度在近代中國的演變及啟示 何邦武3-211
憲法學
合憲性解釋及其理論檢討 黃 卉1-285
論我國憲法勞動權的理論建構 王德志3-72
“五四憲法”的歷史地位與時代精神 韓大元4-28
“五四憲法”與國家機構體系的形成與創新 朱福惠4-48
現代與超越:“五四憲法”的民主主義的自由觀 鄭賢君4-60
“五四憲法”草案初稿中國家主席制度的雛形 秦前紅4-77
人之尊嚴的理念與制度化 王 暉4-103
論憲法財產權的保護范圍 謝立斌4-119
兩種“憲法解釋”的概念分野與合憲性解釋的可能性 黃明濤6-281
行政法學
裁量收縮理論的構造與邊界 王天華1-125
政府信息公開與國家秘密保護 鄭春燕1-144
行政法定原則及其法定范圍 楊登峰3-91
論行政立法參與權的權能 方世榮3-111
城鎮化中土地征收補償的平等原則 葉必豐3-126
行政訴訟法修訂基本問題之思考 薛剛凌3-229
目的正當性與比例原則的重構 劉 權4-133
公共危機管理問責制中的歸責原則 林鴻潮4-267
論行政許可中保證金的設定問題 羅智敏5-115
加快法治建設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課題主持人應松年6-40
論行政訴訟法的修訂路徑:以當事人訴訟活用論為參照 閆爾寶6-169
民法學
論債法中本土化概念對統一的債法救濟體系之影響 李永軍1-158
肖像權保護中的利益平衡 張 紅1-266
私法的基礎:從個人主義走向合作主義 熊丙萬3-138
也論“后讓與擔保”——與楊立新教授商榷 董學立3-288
區分所有建筑物修繕的法律問題 陳華彬4-217
負面清單管理模式與私法自治 王利明5-26
現代民法典編纂的沿革、困境與出路 陳衛佐5-252
知識產權法學
知識產權客體新論 何 敏6-121
商法學、經濟法學
經濟法的私人實施與社會實施 趙紅梅1-177
證券內幕交易主體識別的理論基礎及邏輯展開 曾 洋2-158
商法機制中政府與市場的功能定位 陳 甦5-41
政府與市場關系的法律調整 張守文5-60
公司道德的法律化:以代理成本為視角 羅培新5-134
論我國私募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 梁清華5-149
中國反壟斷法實施中的體系沖突與化解 李 劍6-138
法治視野下清理規范稅收優惠政策研究 熊 偉6-154
刑法學
該當與危險:新型刑罰目的對量刑的影響 劉 軍2-222
論假想防衛過當 黎 宏2-257
我國網絡知識產權犯罪制裁體系檢視與未來建構 于志強3-156
預備犯處罰界限論 鄭延譜4-236
論被害人的自陷風險——以詐騙罪為中心 王 駿5-160
反面的構成事實錯誤之辨偽 梁云寶5-180
刑事訴訟法學
中國法院院長角色的實證研究 左衛民1-5
論刑事司法中律師庭外言論的規制 陳 實1-48
論轉型社會的媒體與刑事審判 封安波1-63
偵查監督制度的中國模式及其改革 劉計劃1-243
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研究 陳衛東2-20
制度內生視角下的中國檢察改革 徐鶴喃2-6
為職權主義辯護 施鵬鵬2-275
刑事證明標準中主客觀要素的關系 陳瑞華3-177
刑事訴訟法實施中的若干問題研究 朱孝清3-247
刑訊逼供的國家治理:1979—2013 陳如超5-5
非罪加害行為的事實認定與制度建構 陳正云5-219
論刑事訴訟當事人輔助制度 王新清5-237
技術偵查的法律規制 王 東5-273
論減刑撤銷 宋高初6-190
檢察機關附條件不起訴裁量權運用之探討 劉學敏6-205
檢察環節刑事錯案的成因及防治對策 董 坤6-220
民事訴訟法學
消費者群體性損害賠償訴訟的類型化分析 熊躍敏 1-196
必要共同訴訟類型化及其理論基礎 張永泉1-211
中國民事訴訟不宜實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 張立平1-227
論釋明的具體化:兼評《買賣合同解釋》第27條 王杏飛3-267
申訴機制的救濟功能與信訪制度改革 范 愉4-178
“職權主義”與“當事人主義”再考察:以“送達難”為中心 陳杭平4-200
民事訴訟誠實信用原則的司法適用 王 琦4-250
論我國民事訴訟抗辯制度的體系化建設 陳 剛5-201
再論人民法院審判權運行機制的構建 顧培東5-284
論虛假訴訟:兼評我國第三人撤銷訴訟實踐 任 重6-241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論生態文明建設的綜合決策法律機制 呂忠梅3-20
論生態文明建設法律保障體系的構建 王燦發3-34
論生態文明建設與環境司法改革 王樹義3-54
社會法學
宅基地使用權性質及農民居住權利之保障 鄭尚元2-142
國際法學
防空識別區:剩余權利原則對天空自由的限制 李居遷2-5
紀念《開羅宣言》70周年:匡扶正義、懲治侵略的法律武器 饒戈平2-183
國際私法條約解釋的路徑依賴與方法展開 杜煥芳2-235
中國的影子銀行風險及規制工具選擇 沈 偉4-151
國際條約在國內適用中的制度僵化及其解決 彭 岳4-286
“船王求償案”評析 郭紅巖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