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09-17 來源:中國法理學研究會 責任編輯:admin
????????按照中國法學會下發的《第七屆“全國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評選辦法》要求,近日中國法理學研究會組成初評委員會,對符合申報條件的申請人進行評選。經初評委員會審閱申報人材料和通訊投票表決,產生了兩位中國法理學研究會第七屆“全國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推薦人選,他們分別是齊延平(山東大學法學院教授)、馮玉軍(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現予公示。如對人選有異議,請在十日內向中國法理學研究會秘書處反映。 聯系電話:0531-88375359;電子信箱:zhengzhihang2005@126.com。??????????????????????????????????????????????
?中國法理學研究會
2013年9月13日
?
????????附:推薦人介紹:
?
????????齊延平
????????男,1968年生人,籍貫山東昌邑市。
????????現任山東大學法學院院長、學位委員會主席、校學術(學位)委員會委員、校社科學部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兼任中國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教育背景:
1991年,山東大學法律系,法學學士
1998年,山東大學法學院,法學碩士。
2004年,山東大學法學院,法學博士。
2000年1月至2000年5月赴美國巴爾的摩大學法學院做訪問學者。
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赴英國牛津大學做高級訪問學者。
????????研究領域:
法理學、憲法與行政法學、人權法學
????????社會兼職:
中國法理學研究會秘書長、國際法哲學—社會哲學協會(IVR)中國分會秘書長;國家社科基金委員會法學評議組專家。
山東省法理學研究會會長,山東省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山東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憲政與政治文明研究基地首席專家。
山東省人大常委會立法咨詢委員;威海市人民政府法律顧問;濟南市仲裁委仲裁員。
????????榮譽獎勵:
1.2009年度新世紀優秀人才;
2.2010年度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3.2011年度第七屆全國十大青年法學家提名獎;
4.《自由大憲章研究》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成果獎;
5.《法學的入徑與法律意義的創生——論哲學詮釋學對中國法學與法治的可能貢新獻》獲山東省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
6.《人權與法治》獲山東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
7.《國家與社會:一種法學思維模式的重新解讀》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8.《試析法學研究中的價值消解行為》獲山東省法學優秀成果獎;
????????代表性成果:
論文
中國人權法學研究的多學科面向 《山東大學學報》2012.03
論作為法治價值基礎的人性尊嚴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1.01
中國人權法學學術自主性的探尋——以2009年的研究成果為基礎 《法制與社會發展》2010/05
論古希臘哲學中人權基質之孕育 《文史哲》2010.03
亞太各國國家人權機構人權侵害申訴調查職能比較分析 《法學雜志》 2009.08
中國人權法學的學科獨立性初探 《山東大學學報》2009.03
論發展權《學習與探索》2008/06
轉型期中國法理學的多維面向《中國法學》2008/03
法理學的中國性、問題性《中國法學》2007
和諧人權:中國文化與人權互濟《法學家》2007/04
法制現代化:一個西方的幽靈?《政法論壇》2007/03
人權精神的的危機與拯救《法律科學》2006/11
中國制度傳統的知識與生活基礎《政法論壇》2005/11
法律價值失落的現代性原因分析《蘇州大學學報》2005/09
法治:政治正當性的根據《學習與探索》2005/09
論西塞羅理性主義自然法思想《法學論壇》2005/01
論中國人權精神的建設《文史哲》2005/05
法律解釋:法律生命化與法官職業化的過程《山東社會科學》2003/01
論市民社會理論與中國的法治理路《法學論壇》2003/01
論普遍人權《法學論壇》2002/05
中國人權建設的五大主題《文史哲》2002/04
論孔子法律思想研究的立場與方法《山東大學學報》2002/09
論現代法律教育中的法律倫理教育《法律科學》2002/09
制度文明是一獨立的制度形態《學習與探索》2002/03
法學的入徑與法律意義的創生《中國法學》2001/09
The Ethics of and Oversight over the Judiciary《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2001/04
????????代表性項目:
中國特色人權發展道路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
中國法治化進程中的保障農民權益對策研究(第二負責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當代中國的法制轉型——以權利的法定化為視角(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項目)
人權的制度起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國家人權機構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
人權與人類和諧(司法部項目)
社會弱勢群體的人權保障(省社科項目)
法律職業倫理研究(省社科項目)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教育部2009年項目)
????????其它:
在繁重的教學、科研、行政工作之余,齊延平教授還積極投身于我國的人權立法與人權教育工作,多次受全國人大相關委員會、國務院新聞辦等部門的邀請參與法律草案的論證、國家人權政策的研議,多次為中央國家機關、山東省各有關部門做法治專題報告。
?
?
????????馮玉軍
????????法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1971年出生,甘肅白銀人,漢族,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助理,法律碩士工作委員會秘書長
中國人民大學法律與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研究中心副主任,法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國家社科基金評審專家,教育部“長江學者”評審專家,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評審專家
中國立法學研究會秘書長、法理學研究會理事,董必武法律思想研究會常務理事
獲評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首屆“首都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提名獎”
《朝陽法律評論》主編
????????教育背景:
美國天普大學法學院L.L.M學位(2007.5-2008.11)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法學博士(2000-2003)
蘭州大學法學院法學碩士學位(1995-1998)
西北師范大學法學院法學學士(1988-1992)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2008.5至今)
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導師(2009.5至今)
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2006.5-2006.9),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愛德華基金項目訪問學者(2005.8-2006.5)
日本一橋大學法學院高級訪問學者(2007.11-2007.12)
新西蘭維多利亞大學法學院Dan Chen項目訪問教授(2009.7-2009.8)
2010.4.11-24,訪問德國維爾茨堡大學法學院,組建中德比較法研究所;
2010.9.20-22,參加越南國會立法研究院舉辦“立法監督的問題與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1.5.26-6.1,參加俄羅斯立法與比較法研究院舉辦的“變革世界中的國家”國際研討會;
2011.9.3-13,赴英國參加劍橋大學“反貪污和職務犯罪”國際研討會;
2011.9.27-10.2,赴法國巴黎參加“中-法兩國‘法律全球化’高層圓桌會議”;
2012年4月,率人大法學院在職法官團赴美國進行“法律-媒體”專項考察訪問;
2012年7月8-23日,赴美國芝加哥大學法學院“Law and Economics”暑期學校學習
????????研究領域:
教學科研專長:法理學、比較法學、經濟法學
主要研究領域:法律經濟學、現實法理論、立法學、法律與宗教研究、后現代法學、法律全球化理論、東亞法哲學、比較經濟法、區域法制問題等
主要講授課程:法理學、法經濟學、立法學、法律基礎
????????社會兼職:
中國立法學研究會秘書長、中國法理學研究會理事、中國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會常務理事
北京恒都律師事務所兼職律師,珠海市仲裁委員會仲裁員
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兼職博士生導師,南京郵電大學、湖南大學、蘭州理工大學、甘肅政法學院兼職教授(研究員)
中國-歐盟信息社會項目特聘專家,美國法律與社會協會(LSA)會員
中國中央電視臺第十二頻道策劃人,“故事與法”(2005- )、“法律大講堂”節目主講人
安徽電視臺公共頻道《新安大講堂》欄目主講人
北京電視臺第三頻道“電大首都職工素質教育培訓《法律基礎》電視講座”主講人、“秘境觀察”節目主講嘉賓。
中國人民廣播電臺、《環球時報》(英文版)、《大公報》特約評論員
《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人民政協報》、《新京報》、《北京日報》、《法學家茶座》特約撰稿人
????????榮譽獎勵:
1. 2010.9,獲北京市人文社會科學著作二等獎
2. 2010.4,主持、主講的《法經濟學》課程,獲選2010年度“北京市精品課程”;
3. 2010.5,論文獲中國人民大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4.2008年12月,獲中國人民大學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5. 2008年12月,獲中國人民大學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6. 2008年1月12日,論文獲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優秀科研成果獎;
7. 2007年11月30日,獲由教育部高等學校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全國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曾憲義法學教育與法律文化基金會頒發的“中國法學教育研究成果獎(二等獎)”;
8. 2007年12月,論文獲中共中央編譯局《馬克思主義與現實》雜志社與北京大學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社會公平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征文活動二等獎;
9. 2006年12月,獲全國優秀法律碩士論文指導教師獎;
10. 2006年10月,獲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優秀法律碩士論文指導教師獎;
11. 2004年9月,獲中國人民大學第三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一等獎;
12. 2002年,獲中國人民大學校級最高獎——吳玉章獎;
13. 論文獲2002年度中國法學會(部級)優秀論文獎;
14. 2002年,論文獲由司法部法制宣傳司與光明日報等六家新聞媒體聯合開展的“12.4”全國法制宣傳日征文三等獎;
15. 2002年4月,專著獲甘肅省第四屆優秀圖書獎。
16. 2001年,獲第八屆“君合律師人才獎學金”(一等獎);
17. 系列論文獲1999年度甘肅省高校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甘肅省教委);
18. 專著獲1999年度甘肅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甘肅省社科項目辦),獨立完成;
19. 項目獲1999年度甘肅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省社科項目辦);
20. 項目獲1999年度西北師范大學校級教學成果獎(一等),參與完成;
21. 獲1997年度日本笹川良一研究生獎一等獎,1996年度日本笹川良一研究生獎一等獎,1995年度日本笹川良一研究生獎二等獎;1996-1997年度蘭州大學“三好研究生”稱號。
22. 1994年,獲西北師范大學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三等獎。
23. 2010年12月,論文獲2010年全國統戰理論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24.2010年12月,論文獲錢端升法學成果獎(提名獎)。
25.2010年11月,專著獲北京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6.2010年10月,獲評“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優秀指導教師”。
27.2010年9月,獲北京市法學會評選的首屆“首都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提名獎”
28.2010年9月,論文獲得中國法學會(部級)優秀論文二等獎(法理學)。
????????代表性項目:
(一)正在進行的科研項目
1.2011年12月,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中國法經濟學研究:教學體系、理論框架與實踐應用》。
2.2011年6月17日,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委重點項目《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11AFX001)。
3.2011年9月,主持中國人民大學亞洲研究中心項目《中日韓法治現代化比較研究:思想、制度與實踐》。
4.2011年5月,2011年度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研究基金項目(研究品牌計劃)《中國宗教事務法制化戰略與管理創新研究:現狀調查、目標模式與行動方案》。
5.2010年5月,中國人民大學2010年國際發文計劃項目:《中國法律發展報告:不平衡性及其對策》。
(二)已經完成的科研項目
1.2011年10月-2012年5月,主持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法規司特別委托項目《食品藥品安全監督管理立法評估研究》。
2.2011年4-11月,主持北京統計局特別委托課題《北京市統計立法意向研究》。
3.2010年5月,主持中共北京市委統戰部、北京市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特別委托課題:《新形勢下宗教在社會和諧穩定中的作用和影響問題研究》(編號:2010BJTZB04);
4.2009年8月-2010年11月,主持中國法學會部級法學研究課題《和諧社會建設中的宗教法律問題研究》(CLS-C0909)。
5.2009年8月-2011年7月,主持2009年度北京市十一五社科規劃項目《北京青年宗教信仰問題及其法律治理研究》(09BaFX057)。
6.2009年2月-2010年12月,主持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調研項目《當前我國宗教活動法律化狀況調查與研究》。
7.2008年12月-2010年12月,主持2008年度司法部法治理論重點項目《宗教活動法律化研究》(項目編號:08SFB1001)。
8. 2007年9月-2008年9月,主持2007年度北京市優秀人才培養資助項目《北京市地方立法的民主化和科學化問題研究:以實證分析與成本效益評估為中心》。
9. 2005年5月-2208年5月,主持國家社科基金2005年一般項目《全球化背景下的東亞法治問題研究》(05BFX001)。
10. 2004年1-12月,主持中國人民大學2004年度青年項目《法律與全球化一般理論研究》(2003XJ017)。
11. 2004年12月-2005年12月,主持中國人民大學亞洲研究中心項目《全球化下的東亞法治和法學研究》。
12. 2005年3月-2006年12月,主持國際橫向交流項目(世界銀行第四期技術合作項目《邯鄲市數字化城市建設研究》子課題)《電子政務法制化問題研究》。
13. 1998-2000年度,受國際研究獎學財團(日本)的資助,主持完成《中國欠發達地區農民法律意識調查》課題。
14. 2005年12月-2006年12月,主持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中青年科研項目的《法經濟學課程體系和案例研究》。
????????其它:
個人網站http://www.laweconomics.org/
個人網頁http://www.law.ruc.edu.cn/introduction/shizi3.asp?No=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