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5-03 來源:中國仲裁法學研究會 責任編輯:fml
2017年是中國仲裁法學研究會(以下簡稱“研究會”)發展極為重要的一年。一年來研究會在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以下簡稱“貿促會”)的領導下,中國法學會(以下簡稱“法學會”)的指導下,取得了跨越式發展。
一、研究會黨建及組織建設情況
(一)黨建情況
研究會曾經設立過黨支部,但因成員不是研究會專職人員,工作有限。他們都在本單位積極參加黨組織活動和組織生活。
2017年7月20日,研究會隸屬關系發生變化,變為貿促會直屬單位,研究會秘書處不再由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以下簡稱“貿仲委”)代管。
現在,秘書處有黨員兩名,組織關系仍在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黨委,繼續積極參加貿仲委黨委組織的組織活動。
(二)組織機構建設
1.調整管理關系
經業務主管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批準,研究會2017年7月成為貿促會直屬單位,在貿促會內組織結構中的位置發生了變化,研究會工作決策和工作執行的效率顯著提升。在仲裁界的形象、地位和公信力得到明顯的提升。
2.分支機構建設
2017年,研究會高效整合利用各種國內資源,依托有條件的法學院校、仲裁機構、律師事務所,設立了10多個專業委員會,基本形成研究會在細分專業領域的輻射網絡,將一大批專業機構和人員聚集起來開展仲裁研究工作。
3.秘書處建設
2017年,研究會更換專職副秘書長一人、聘用專職合同制職工2名,初步解決了研究會秘書處長期缺少正式工作人員的問題。現共有中共黨員2名。
4.理事整理工作
按照社團登記管理機關的有關要求,在2016年完成常務理事調整工作的基礎上,在2017年3月份開展了進一步調整理事的工作,2017年12月初又有少量理事調整,使研究會理事更加多元化,更具代表性。
5.吸收會員工作
2017年,研究會繼續進行擴大會員工作,吸收新會員67名,包括個人會員61名。
6.制度建設
制定了員工招聘辦法、休假和考勤考核辦法、分支機構管理辦法等,為研究會的有序運行和發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二、年會、研討會、小型論壇等學術活動及成果轉化情況
(一)舉辦2017年年會
2017年12月7日至8日,研究會如期在南京舉辦中國仲裁法學研究會2017年年度學術會議暨第十屆仲裁與司法論壇。此次學術會議的主題是“新時代 新格局 新發展”,下設“對仲裁司法監督的新發展”“中國自貿區仲裁”“中國國際仲裁的新課題”“新時期房地產糾紛熱點問題”和“進入‘新時代’的中國仲裁:困難和機構”五個議題。來自司法界、仲裁界的30多名專家學者就相關議題作了演講,并與會員代表進行了精彩互動,共同為我國仲裁事業發展建言獻策。業內專家和學者等300余人出席了本次活動。這次會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仲裁法學會在國內仲裁界的影響力。
同期,還召開了中國仲裁法學研究會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議、常務理事會議。會議審議并通過了關于吸收新會員的決定、增補理事、常務理事、副會長等人員的決定、不再設立兼職副秘書長職位的決定、《中國仲裁法學研究會分支機構管理辦法》、《中國仲裁法學研究會工作報告》、《中國仲裁法學研究會財務報告》、《設立國際顧問和觀察員委員會的決定》,等等。最重要的成果,是出臺了規范分支機構健康發展的管理辦法,為吸收外籍同行人員建立了制度保障。相關制度的出臺為研究會的進一步規范、穩健發展打好了基礎。
(二)組織其他學術交流活動
2月,在上海舉辦“中國仲裁發展座談會”,來自仲裁機構、法學院校、律師、仲裁員、企業代表50多位專家,就中國仲裁發展提出了很多新觀點和意見建議,形成了有價值的成果。
4月,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聯合舉辦“如何提高中國仲裁公信力座談會”,中國貿促會副會長盧鵬起、中國法學會副會長鮑紹坤以及國務院法制辦相關領導出席了座談會,與會嘉賓圍繞“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進行了深入、廣泛的研討。中央電視臺、新華社、民主與法制周刊等多家媒體對此會進行了深度報道。
6月至11月,利用研究會成立海事仲裁研究中心、仲裁規則研究中心、投資仲裁專業委員會、房地產仲裁研究專業委員會、金融仲裁專業委員會、仲裁與調解專業委員會、中等城市仲裁機構發展研究專業委員會、中立專家調解與訴訟結合專業委員會、知識產權仲裁理論研究專業委員會揭牌之機,陸續在上海、西安、廊坊、呼和浩特、九江、安陽、石家莊、北京舉辦了學術交流和相應培訓活動。最高人民法院、中國貿促會、中國法學會、司法部、國務院法制辦、國家工商總局、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民盟中央法制委員會、中國銀監會、中國證監會、中國銀行業協會等單位派員出席并予以指導。來自全國仲裁機構、銀行業協會、證券期貨業協會、保險業協會、小額信貸協會、律師協會、金融機構、科研院校、法律服務機構、知名企業、媒體等單位的1500余人參加了此部分活動。與會代表圍繞“一帶一路”海事法治建設、仲裁制度與仲裁規則、房地產仲裁、金融仲裁、知識產權仲裁等主題展開了討論,就有關業務問題各抒己見,為我國仲裁事業發展建言獻策。研究會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全國性網絡化的大平臺基本形成。
金融仲裁專業委員會于9月在呼和浩特開展了一次金融仲裁專業培訓,受訓人員達50余人,社會效果良好。
(三)課題研究工作
2017年1月,研究會配合最高院工作成立自貿區臨時仲裁專項研究課題組,就最高人民法院印發的《關于為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見》第9條第三段關于“三個特定”仲裁的有關問題進行研究,并于4月9日召開了一次研討會。目前,該項課題初稿已經完成。
三、開展法治實踐情況
2017年,研究會秘書處工作人員作為仲裁員參與審理四件仲裁案件。
四、對外交流情況
(一)與俄羅斯-中國法學會簽訂合作框架
6月,研究會與俄羅斯-中國法學會簽署了“中國仲裁法學研究會與俄羅斯-中國法學會合作框架協議”,為研究會對外交流產生了積極影響。
(二)參加國際商事仲裁研讀會
9月14日,在貿仲委的支持下,研究會秘書處人員參加了烏克蘭工商會商事仲裁院主辦的國際商事仲裁研讀會,并作了題為“外國仲裁裁決在中國的執行”的演講,介紹了外國仲裁裁決在中國尋求執行的法律基礎和實踐情況,以及中國的內部預先報告制度和集中管轄制度及其特殊優越性。
(三)會見國外仲裁專家
9月22日,研究會秘書處人員參加了中國仲裁周活動,與多國仲裁專家進行了廣泛的交流,會見了來訪的愛爾蘭出庭大律師Oliver Connolly,雙方就國際商事仲裁和投資仲裁的若干問題交換了意見,對其中的熱點問題進行了討論,并對雙方未來的業務合作達成了共識,并期待進一步細化和落地。
五、2017年度研究會支持經費使用情況
2016年,中國仲裁法學研究會收到中國法學會支持經費20萬元。截至2017年12月20日,研究會經費支出總額為200,000.00元。具體支出項目如下:
(一)業務活動支出113,950.60元
截至12月20日,用于業務活動的經費支出共計113,950.60元,包括招待費3,254.5元,差旅費62,293.90元,交通費3913.60元,辦公費18,202.20元,稅費8,059.40元,服務費655.00元,會務費3,800.00元,制作費13,600.00元,快遞費172.00元。
此部分花費主要用于研究會日常辦公支出及舉辦、參加相關會議活動。其中主要包括以下活動:
1.舉辦中國仲裁法學研究會2017年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屆仲裁與司法論壇
2017年12月6日至8日,中國仲裁法學研究會2017年年會暨第十屆仲裁與司法論壇在南京舉行。此次會議由南京仲裁委員會承辦,研究會承擔的會議費用共計9,022.80元,其中差旅費8,872.80元,制作費150.00元。
2.舉辦中國仲裁法學研究會2016年年會暨第九屆仲裁與司法論壇
2017年1月12日-14日,中國仲裁法學研究會2016年年會暨第九屆仲裁與司法論壇在江蘇常州舉行。此次會議的費用除企業贊助外,研究會承擔了會議費用共計13,841.60元,包括差旅費13,638.00元,交通費203.6元。
3.舉辦中國仲裁發展座談會
中國仲裁發展座談會于2017年2月17日至18日在上海成功舉辦,此次會議由中國仲裁法學研究會主辦,上海協力律師事務所承辦,研究會支出差旅費共計3,892.00元。
4.舉辦“如何提高中國仲裁公信力”座談會
2017年4月24日,由中國仲裁法學研究會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聯合舉辦的“如何提高中國仲裁公信力座談會”在北京成功舉辦。此次會議,研究會共支出3,034.00元,其中會務費3,000.00元,交通費34.00元。
5.參加中國仲裁法學研究會分支機構揭牌儀式
2017年6月至11月,中國仲裁法學研究會海事仲裁研究中心、仲裁規則研究中心、投資仲裁專業委員會、房地產仲裁專業委員會、仲裁與調解專業委員會、中等城市仲裁機構發展研究專業委員會、中立專家調解與訴訟結合專業委員會按工作部署陸續舉行了揭牌儀式及相關論文活動,研究會派員參加了該部分活動,共支出費用22,592.00元,包括差旅費21,493.00元,交通費1,099.00元。
6.參加中國法學會國際經濟法學研究會2017年年會
2017年5月20日,中國國際經濟貿易法學研究會暨中國法學會國際經濟法學研究會2017年年會在海口召開。研究會派員參加了此次會議,共支出費用4,176.00元,包括差旅費3,174.00元,交通費202.00元,會務費800元。
7.參加第十二屆中國法學青年論壇
2017年8月19-20日,第十二屆中國法學青年論壇在江蘇徐州舉行,研究會派員參加了此次會議,共支出差旅費618.00元。
8.參加中國-東北亞商事法律合作研討會
8月31日,中國—東北亞商事法律合作研討會在長春舉辦,研究會派員參加了此次會議,共支出費用2,657.00元,其中差旅費2,520.00元,交通費137.00元。
9.參加相關會議活動
參加對外經貿大學研討會、國務院法制辦工作會議、國家團體標準工作會議、律協工作會議、金融協會論壇活動、人民大學研討會、國浩所晚間仲裁研討會等活動。
此部分活動共支出交通費1,496.00元。
(二)管理費用62,744.95元
其中交通費835.00元,折舊費4,573.89元,辦公費1,050.00元,員工餐710.23元,工資55,575.83元。
(三)購置固定資產15,179.00元。
2017年1月研究會新增固定資產照相機鏡頭,支出13,299.00元,12月新增稅控打印機1,880.00元。
(四)其他費用:8125.45元。
上述支持經費使用情況有待向理事會/常務理事會進行信息公開。
六、研究會會長的履職情況
研究會會長由貿促會副會長盧鵬起兼任,一年來,盧會長曾參加研究會主辦的“如何提高中國仲裁公信力座談會”以及2017年度會議,主持、參加研究會理事會議、常務理事會議、會員代表大會,并多次對研究會工作進行指導。
2017年,經研究會理事會議決定:由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王承杰同志接于健龍同志為研究會副會長,由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杜新麗教授接黃進同志為副會長。
目前,研究會共有副會長14名,其中劉健勤副會長、高子程副會長、王承杰副會長、沈四寶副會長、王俊峰副會長、梁慧星副會長出席或主持了研究會理事會議、常務理事會議、會員代表大會和第十屆仲裁與司法論壇部分環節。
七、研究會方陣工作情況
根據中國法學會《關于進一步加強研究會建設的若干意見》的明確要求,為了更好發揮研究會的人才優勢,更好完成中國法學會委托的年度重點課題研究任務和常態、持續性組織全國專家學者研究重大專門法治領域理論和實踐問題的任務,同時克服研究會存在實體性不足的問題,在中國法學會的支持、指導和協助下,中國仲裁法學研究會2015年決定聯合若干個在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領域研究能力處于國內領先水平的實體性科研機構(即研究會+5個左右實體性科研機構),牽頭組建“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ADR)研究方陣”(以下簡稱“ADR研究方陣”),深入開展ADR協同創新研究。
第一屆“ADR研究方陣”成員單位由中國仲裁法學研究會、北京仲裁委員會、中國政法大學、西北政法大學、廈門大學、大連海事大學、湘潭大學組成。中國仲裁法學研究會為研究方陣理事長單位,研究方陣辦公室設在中國仲裁法學研究會秘書處。研究方陣每5年為1屆。每年確定一個輪值主席單位,由其在仲裁法學研究會的指導下,聯合其他理事單位開展年度重點委托課題研究工作,并舉辦該年度的中小型高端論壇(30—50人之間)。
2015年10月16日,“ADR研究方陣”在研究會2015年年會上宣布成立。
八、2017年工作存在的不足、困難和對法學會的建議
(一)2017年工作存在的不足
1.研究會的資金條件和辦公場地亟待進一步改善
2.秘書處工作人員不足問題仍待繼續解決
2017年招聘了2名工作人員,初步改善了秘書處長期缺少工作人員的狀況。但隨著研究會工作范圍擴大、工作內容劇增,秘書處工作人員不足問題凸顯,有待進一步解決。
3.相關制度管理有待完善
分支機構設立和運行管理缺乏規范,會費收支的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和人事勞資制度也有待改進完善。
4.業務活動開展不夠活躍
網站的英文版幾乎為零,中文版內容不足,內容更新滯后。傳播仲裁專業信息和宣傳仲裁業務的刊物停辦已幾年,尚未啟動恢復。
5.黨建工作尚未獨立展開
11月之前,研究會秘書處共有中共黨員1名;現在,秘書處共有中共黨員2名,黨建工作還未獨立展開。
6.內部組織建設存在弱點
7.對會員的信息服務尚未完全展開
8.課題研究工作有待加強
(二)存在的困難
研究會的內部建設嚴重滯后于研究會發展的要求。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財力不足
目前,研究會家底單薄,人力物力缺乏,各方面都有困難,制約了研究會各方面工作的正常開展。
2.人員配置不足以完成章程明文規定的任務
研究會秘書處目前只有3名專職工作人員及1名兼職會計,不能滿足進一步發展的需要。
(三)對法學會的建議
希望法學會在學術研究方面加強對研究會的指導,包括對“ADR研究方陣”的指導。
九、2018年工作設想
(一)改進計劃
1.總思路
按照貿促會進一步改革方案和仲裁法學會章程的規定,逐步擴展研究會的各項工作,加強黨建工作,提高對會員服務的量和質,一定意義和程度上代表仲裁學界反映業界需求和愿望,在國際仲裁領域講好中國故事。
2.重點工作
第一,加強黨的建設。
擬吸納一定量的黨員以組建黨支部,并進一步開展黨建工作。
第二,開展常規例行工作。
繼續開展常規例行工作,主要是一年一度的年度學術交流會議(擬于8月底9月初舉行)、幾次理事會、常務理事會會議。
第三,出臺仲裁規則。
仲裁法學會將利用充分發揮其作為中國仲裁界智庫和平臺的作用,組織業界頂級專家學者進行研究,出臺一套規范、實用的特別仲裁規則。
第四,辦理電子刊物和紙質出版物。
擬創辦一份展示仲裁界最新研究成果和傳播業內信息的刊物,提高中國仲裁法學研究會在學術研究界的聚合作用和地位。
第五,組織學術交流、培訓活動。
擬通過與單位合辦、組織專業委員會舉辦等多種方式組織四次學術交流活動,就仲裁界前沿問題進行探討,以提升研究會的專業研究能力和社會影響力。擬聯合各仲裁相關單位以及已有專業委員會舉辦三至四次高質量的仲裁學習班,以更好地發揮研究會的各項職能,為中國仲裁事業的發展儲備優秀人才。
第六,加強網站建設。
在資金籌措足夠的情況下,對官網進一步梳理、重構,包括建立英文官方網站,更好地配合和服務其他各項工作。
(二)2018年年會計劃
研究會擬定于2018年8月、9月舉辦中國仲裁法學研究會2018年年會,年會主題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