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1-11 來源:中國法學會法律文書學研究會 責任編輯:xzw
2016年12月30日,法官員額制改革與環境司法專門化專題研討會在武漢大學法學院325會議室舉行。本次會議由國家“2011計劃”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和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司法理論研究基地(武漢大學)主辦,中國法學會法律文書學研究會和華中師范大學法學院協辦,華中師范大學應用法學與法治社會研究院和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具體承辦。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聯席主席、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司法理論研究基地(武漢大學)主任王樹義教授,原中國社會科學法學所研究員、原《環球法律評論》雜志主編、上海師范大學劉作翔教授,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所長秦天寶教授,以及武漢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華中師范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江漢大學、上海師范大學、福建師范大學、山西政法干部管理學院、廣西政法干部管理學院等高等高等院校從事環境資源司法專門化研究、司法體制改革研究和法律文書改革研究的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會議。本次會議還邀請了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武漢海事法院、漢江中級人民法院、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武漢市青山區人民法院、武漢市洪山區人民法院等實務部門從事環境資源審判工作、司法體制改革工作和法律文書改革調研工作的資深法官參加。武漢海事法院專職審判委員會委員侯振坤高級法官、武漢海事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侯偉庭長,全國人大代表、德偉君尚律師事務所蔡學恩主任,武漢市青山區人民法院院長江寧高級法官,武漢市洪山區人民法院副院長李薇高級法官等多名法官、律師等從事司法實務的專家出席了本次會議,中國法學會法律文書學研究會在武漢的副會長、顧問、常務理事、理事共11人均參加了本次會議。本次會議既是一次全新的法官員額制改革、環境司法專門化、法律文書改革交叉學科研究的學科跨界專題研討會,也是一次理論法學與司法審判實證應用法學研究相結合的專題學術研討會。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和華中師范大學法學院的部分法律碩士、法學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參加了本次專題研討會。
會場全景
專題研討會開幕式由華中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應用法學與法治社會研究院院長楊凱主持。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司法理論研究基地(武漢大學)主任王樹義教授作了熱情洋溢的精彩致辭。王樹義教授指出,本次研討會所探討的問題與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的司法體制改革精神相契合,與國家治理綠色發展理念相契合,與社會主義特色司法文明建設和司法人權保障相契合,正在全面推進的法官員額制改革與環境資源司法專門化不僅豐富和深化了我國的法律文化研究,也能促進我國司法文化的發展。武漢海事法院專職審判委員會委員侯振坤高級法官代表湖北法院系統環境資源審判專業職業法官群體也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并對此次專題研討會的成功舉辦表示衷心祝賀,對與會學者的蒞臨表示熱烈歡迎。侯振坤高級法官還詳細介紹了武漢海事法院開展法官員額制改革和組建專門負責審理環境資源公益訴訟的環境資源審判庭的具體情況,詳細介紹了近幾年來武漢海事法院開展環境資源公益訴訟審判和調研的工作情況,對法官員額制改革與環境資源審判法官隊伍的規范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提出符合司法規律的建設性意見,對新組建的環境資源審判團隊的扁平化管理模式提出新的構想。
本次會議圍繞“法官員額制改革與環境司法專門化專題”這一主題進行了深入研討,并分為“法官員額制改革對環境司法專門化持續發展的影響”、“法官員額制改革對環境資源審判法官職業化建設的促進作用”和“法官員額制改革與設立環境資源審判專門法院”三個專門議題進行主題發言和集中研討。上午兩個專門議題的專題研討由武漢海事法院侯振坤高級法官主持,江蘇高級人民法院環保法庭法官趙黎、中國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劉作翔、全國人大代表、德偉君尚律師事務所蔡學恩主任、武漢海事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侯偉庭長、武漢市青山區人民法院院長江寧高級法官、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黃怡法官、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司法理論研究基地(武漢大學)主任王樹義教授、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余秋萍副庭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張忠民副教授等學者、法官、律師分別進行主題發言。各個議題都涉及到新一輪法官員額制改革與環境資源司法專門化的各個層面,既研討了全面推進法官員額制改革的優勢和方向,也探討了法官員額制改革在實施過程中所面臨的實際困難和現實困境,以及在法官員額制改革的進程中是否增設更多的環境資源專門審判庭來解決日益增多的環境資源公益訴訟案件。王樹義教授專門介紹了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近兩年來對世界各國環境資源司法專門化發展的考察調研報告,讓與會者耳目一新、倍感振奮。
下午專門議題的專題研討由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羅吉教授主持,華中師范大學法學院楊凱教授、華中師范大學法學院石先鈺教授、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張景玥講師、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曹文兵法官、江漢大學政法學院田圣斌教授就法官員額制改革和環境司法專門化的實證與應用研究分別作了主題發言,華中師范大學法學院武小川講師、參與專題研討的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華中師范大學法學院的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們在聽了各位專家學者的觀點之后,就相關問題進行提問并展開研討,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柯堅教授、華中師范大學法學院楊凱教授、武漢海事法院侯振坤高級法官、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趙黎法官、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羅吉教授和李廣兵副教授在集中專題研討過程中均結合自身研究或實務工作感悟詳細回答了碩士、博士研究生們和青年教師們的提問,并就提問和研討主題發表各自的學術見解觀點。在本次專題研討會議上,專家學者和法官們將自己的學術觀點分享給大家,大家也都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通過集中研討提出了許多具有啟發性的思考,集中反映出目前國內環境資源司法專門化研究、法官員額制改革研究和法律文書改革研究的前沿學術研究成果,呈現較高的實證與應用法學研究水平,尤其是在會議的提問答疑和集中研討環節,專家學者和法官們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以及發生在自己身邊的具體案例和事例說明自己的觀點,會議研討問題意識較強,觀點碰撞和思想交流活躍且學術交流氛圍濃烈。會議學術觀點綜述將由會務組根據錄音集中歸納整理,并經與會主題發言評議者審閱認可后再以適當方式推送和發表。
專題研討環節結束后,華中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楊凱主持閉幕式并作了專題研討學術觀點的概括總結。楊凱教授總結時提出現實的司法體制改革遇到很多瓶頸性問題,這些問題都需要在司法體制改革的過程中去實際研究和解決,對于目前這些現實問題學術界和實務界都存有較多的疑惑,如何找到法官員額制改革遭遇現實瓶頸性問題的突破口?如何突破和提升法官員額制改革的實際效果?在環境資源專業化審判庭和環境資源司法專門化的改革中探索實踐法官員額制改革的最佳效果值得我們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嘗試運用跨界思維和迭代思維研究方法來研究司法改革過程中的現實問題是組織召開這次交叉學科跨界專題研討會議的緣由之一。楊凱教授特別提出專題研討必須重視從法理學和法社會學的視角進行司法體制改革的深入研究和理論創新。對于學科交叉跨界研究路徑與方法,楊凱教授提出了注重“跨界融合”的新觀點,即注重司法實踐與法學教育之間的融合、理論和實務之間的融合、司法改革與學術研究之間的融合、學校與學校之間的融合、各學科研究會之間的融合、現實問題解決與發展路徑研究之間的融合、各學科研究與法理學研究之間的融合、司法實務研究與法學理論研究之間的融合、環境資源法研究與司法之間的融合、法律文書寫作改革與環境司法專門化改革之間的融合,通過學科交叉跨界融合的深入研究推動法官員額制改革與環境司法專門化的深入發展,進而推進司法文明建設的全面發展。最后,楊凱教授代表主辦方對與會者克服種種困難積極參與專題研討會表達了誠摯的謝意,對國家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給予的鼎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真誠感謝各方學者、法官、律師們能不辭辛勞在2016年工作日的最后一天積極參加本次會議,并倡導學界和實務界同仁進一步進行更加深入的跨界學術專題研討,共同推進法官員額制改革與環境司法專門化的理論創新研究和實證應用研究,協同推進司法文明發展。(通訊員及攝影:鄭賽賽、韓秋林、王麗莎、吳濤)
參會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