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10-22 來源:會員部 責任編輯:
在第十三屆“環渤海區域法治論壇”上的講話
?
中國法學會會長 王樂泉
(2018年10月19日)
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辦第十三屆“環渤海區域法治論壇”。首先,我代表中國法學會向出席論壇的各位領導、專家、代表表示誠摯歡迎! 對山西省委、省政府、省委政法委對論壇的大力支持,山西省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為承辦論壇所做的大量工作表示衷心感謝!對本屆論壇論文獲獎者和優秀組織獎獲獎單位表示熱烈祝賀!
“環渤海區域法治論壇”自成立以來,立足環渤海地區,面向全國,在凝聚環渤海七省(市、區)法學法律界共識,引領和組織推動法學研究、服務法治中國建設等方面建言獻策,提出了許多高水平、有創見的理論研究成果和回應實踐需要的對策建議,為推動環渤海地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作出了積極貢獻。同時,論壇也為促進七省(市、區)間的交流合作、活躍法學會工作以及發揮專家學者聰明才智等搭建了平臺、發揮了重要作用。實踐充分證明,只要我們精心選題、認真籌備,抓好成果轉化,論壇就有蓬勃的生命力。只要各方密切配合、團結協作、共同努力,論壇就一定會越辦越好!
當前,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時期。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為重點,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增強我國創新能力和結構升級,打造國際競爭合作新優勢,是新時代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本屆論壇以“建立開放型經濟新格局的法治保障”為主題,切中了推進新時代環渤海七省(市、區)法治建設的關鍵,體現了論壇針對性、實效性和服務大局的宗旨,也符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若干意見》提出的“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必須堅持改革開放和法治保障并重”的總體要求,可以說是恰逢其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借此機會,我談三點意見,供大家參考:
第一,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法學會是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的一支重要力量,具有獨特的、不可替代的優勢。法治在黨和國家事業中的地位越重,法學會可以發揮的作用也就越大。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高度,奏響了“法治”的時代強音,開辟了全面依法治國的理論和實踐新境界,也給法學會工作提供了廣闊舞臺。不久前召開的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刻指出了全面依法治國具有的基礎性、保障性作用,系統闡明了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提出的“十個堅持”明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發展道路、工作布局、重點任務,標志著全面依法治國開啟新的征程。特別是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創造性地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為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提供了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
新時代實現新作為,履行好黨賦予我們的職責使命,要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科學的理論武裝。要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指引下,團結引領法學法律工作者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把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準確把握精神實質、核心要義、實踐要求,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全面依法治國在“四個全面”中所具有的基礎性、保障性作用,深刻理解和把握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集中統一領導的重大意義,深刻理解和把握“十個堅持”的基本內涵,在學深悟透上下功夫,在指導實踐上見實效。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強化使命擔當,堅持以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統領法學研究、推進法治建設,在學習、研究和貫徹落實中轉化為清醒的理論自覺、堅定的政治信念、科學的思維方法,在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新的偉大征程中貢獻更多才智和力量。
第二,要立足環渤海、研究環渤海,突出問題導向和實踐特色
舉辦論壇,是法學會開展工作、推進法治建設的有效形式。經過不斷探索,由中國法學會指導、區域內省級法學會共同主辦并輪流承辦的7個區域法治論壇,逐漸在定位上區別于中國法學會主辦的三大論壇和所屬研究會年會,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即:區域法治論壇應更“接地氣”,強調突出問題導向和實踐特色,研究解決影響和制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法治建設的共性問題,為地方黨委和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支持,為理論研究成果提供“出口”和展示的平臺,切實體現出法學會作為“智庫”的價值和作用。因此,從論壇的選題到成果轉化應用各個環節都要精心謀劃,組織法學法律骨干力量,從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上組織研究,要針對問題展開,形成“對路管用”、真正服務法治實踐的對策建議。
“環渤海區域法治論壇”作為服務環渤海地區而設立的區域性論壇,應堅持立足環渤海、研究環渤海、服務環渤海的原則,著眼于環渤海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強化問題導向,重點解決環渤海地區在改革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共性問題,同時也關注環渤海七省(市、區)的個性問題。本次論壇的主題“建立開放型經濟新格局的法治保障”,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全面開放新格局下落實首都圈、京津冀、環渤海協調發展的新方向”、“環渤海區域全面開放與協同發展中法治保障的新要求”、“環渤海區域全面開放與協同發展的國內立法與自貿區建設”等分論題,正是立足于環渤海面臨的重大現實問題展開,愈加凸顯了論壇的價值。圍繞這些主題,本次論壇也形成了許多成果,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見,要下功夫做好這些成果的再加工、再提煉,積極促進成果轉化,通過多種形式將研究成果及時報送黨委、政府等有關決策部門,為領導科學決策提供智力支持。
第三,要強化上下協同、優勢互補,激發區域法治論壇發展活力
法學法律人才資源薈萃是法學會作為群團組織的獨特優勢之一。目前,中國法學會所屬的50多個專業研究會基本覆蓋了法學各個專業、學科、領域,地方各級法學會所屬研究會超過1000多個,覆蓋的法學學科、法治領域、法律專業等共212種,匯聚了全國法學、法律界的大量優秀人才。把這支龐大的智庫隊伍建設好、運用好,實現上下左右協同、優勢互補,形成更大工作合力,是法學會發揮服務職能的有力抓手和依托。今年5月,我在研究會工作會議上提到,要縱橫融合,鼓勵全國研究會與地方法學會、地方研究會聯合開展符合當地法治建設需要、體現當地法治發展特色的專題調研、課題研究和學術活動,發揮好全國研究會在專家組織和專業水平上的優勢,和地方研究會在熟悉當地和調研資源上的優勢,實現眼睛向下、面向基層,力量配合、服務資源向基層傾斜。
本屆論壇由山西省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共同承辦,實現了中國法學會所屬研究會和地方區域法治論壇的首次合作,是對區域法治論壇組織承辦機制的一次有益探索。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是中國法學會所屬的、組織和推動世界貿易組織法理論和實務研究的“國家隊”,與山西省法學會的合作,對于發揮地方法學會和中國法學會相關研究會的優勢,整合資源力量、提高論壇質量、擴大區域論壇影響力必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我們要不斷加強論壇機制創新,積極開展類似的工作探索,并在探索的基礎上形成常態化、制度化的合作機制,激發區域法治論壇的發展活力,發揮品牌效應。要積極宣傳論壇成果,通過報刊、電視、網絡等多種媒體刊載報道論壇成果,擴大社會影響,吸引更多法學法律工作者和社會各界參與法學會的活動,為促進環渤海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最后,祝第十三屆“環渤海區域法治論壇”取得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