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日本高清.com_中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_日韩美女一级毛片_a级精品九九九大片免费看

郵件系統:
用戶名: 密碼:
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位置: 首頁 》講話文件 》領導講話
鮑紹坤副會長在“全國鄉村治理清遠實踐”研討會上的講話

時間:2018-06-22   來源:辦公室  責任編輯:att2014

在“全國鄉村治理清遠實踐”研討會上的講話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鮑紹坤

(2018年6月20日)

各位專家學者、朋友們、同志們:

  很高興來到廣東清遠,參加這樣一場有新意、高質量的學術研討會。首先,我代表中國法學會對這次活動的成功舉辦表示熱烈祝賀,向積極探索鄉村治理實踐的清遠市各行業的同志們致以誠摯問候,也對《法制日報》及時發現總結、宣傳推廣清遠實踐所做的工作表示感謝。剛才,聽了幾位領導同志的情況介紹,看了“鄉村基層治理清遠實踐成果”專題片,對清遠實踐的基本情況有了一個比較直觀的初步了解,聽了也很受啟發、很有收獲。

  下面,我結合本次研討會的主題,圍繞“新時代鄉村治理”的相關理論與實踐問題談三點體會,供大家參考。

  第一,鄉村治理是我國社會治理體系的最基礎、最重要環節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重心和難點都在基層。鄉村作為我國最基本的治理單元,無疑是我國社會治理體系的最基礎、最重要環節,也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家都知道,我國歷史上就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型社會,一直存在城鄉二元結構和城鄉發展不平衡的突出問題,體現在治理能力上,城市和鄉村差距很大。尤其是在當前社會快速轉型、改革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農村基層的治理狀況與黨執政的合法性基礎、國家長治久安、基層社會的穩定發展關系極其密切。從這個角度講,鄉村治理情況的好壞是社會治理能力最典型、最集中的反映,也是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體現。

  我國一直都高度重視鄉村發展、鄉村治理。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今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又強調,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走鄉村善治之路。這是黨中央著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解決農村突出問題,使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迫切要求。鄉村振興,必然要實施“有效治理”,這個“有效治理”,具體說就是要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實現治理理念、機制、方式等的創新,確保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真正成為大家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第二,新時代鄉村治理的積極探索和有益經驗

  基層社會治理離不開基層實踐探索,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動創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鄉村社會在人口流動、生產生活方式、社會結構、農民思想觀念、法治意識等方面都發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變革。面對新形勢、新挑戰,地處粵北山區的清遠發揮主動性創造性,以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為指引,在鄉村治理中開展了積極而又卓有成效的探索。正如剛才介紹的,這些年來,清遠堅持多元、協商、共治理念,在自治、法治、德治的融合中,整合社會資源、運用社會力量,引導社區自治組織和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社會治理,構建了“政府搭臺—社會組織(社工機構)承接—社工提供服務—志愿者參與—居民受益”的治理模式;弘揚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使清遠的法治環境日趨成熟,形成了辦事依法、遇事找法的良好法治氛圍;德治的有效融入使得道德的引領、規范、約束作用充分發揮,增強了鄉村自治和法治的道德底蘊,等等。這些實踐探索,成效很明顯,很值得總結推廣。

  在基層社會治理方面,全國還有一個很標識性的模式,就是“楓橋經驗”,這個經驗,中央高度重視,大家也都比較熟知。今年,根據中央政法工作部署,中國法學會正在做總結、提升“楓橋經驗”的相關研究、調研工作,目前也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果。4月份,我率調研組到浙江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專題調研,感觸很深、收獲也很大。通過上一次調研和參加今天的研討會,我深切感受到,無論是“楓橋經驗”,還是“清遠實踐”,都是我國基層社會治理的積極探索,背后都體現了人民群眾的生動創造,體現了當代中國社會治理領域發生的深刻變革。我們挖掘、總結和提煉這些好典型、好經驗,就是因為我們要結合國情實際進行實踐探索、破解治理難題,打造中國社會治理的獨特模式,在實現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同時,為人類治理文明提供“中國智慧”“中國經驗”。我們要有信心、要不斷探索,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之路的開拓者和實踐者。

  第三,構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結合”的鄉村治理新體系

  “清遠實踐”與“楓橋經驗”一樣,可以總結、提煉的內容有很多,比如黨建引領、堅持人民中心和人民主體理念、構建多元糾紛化解體系、智慧治理等,但其核心要義簡單講就是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結合”。在這點上,楓橋、清遠兩個地方的經驗有共性特點。可以說,新時代鄉村治理實踐中,繼續深化“三治結合”,推動自治、法治、德治相互依托、相互促進、有機融合,是構建鄉村治理新體系、實現鄉村善治的基本路徑選擇。

  要堅持以自治為基礎,強化人民主體地位,突出黨政主導、社會共治的合作治理,突出固本強基的基礎治理,突出基層協商民主的協商治理,順民意、借民力、用民智,“大事一起干、好壞大家評、事事有人管”,激發和釋放社會發展活力。要堅持以法治為保障,依法賦予并保障群眾的自治權限,依法構建群眾有序參與并行使選舉、協商、決策、管理、監督等民主權利的各項機制,通過公開、公正的執法司法彰顯法治權威,通過全面、深入的公共法律服務培育和養成法治思維,讓法治成為全社會的共同信仰,法律成為鄉村治理的利器。要堅持以德治為引領,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德孝主題文化活動等,大力開展鄉風、村風、家風建設,通過鄉賢、道德榜樣、村規民約、家訓家風、生活禮俗的教化作用,樹新風,揚正氣,傳遞正能量,從文化和情感上引領和支撐自治、法治,引導人民群眾愛黨愛國、向上向善、孝老愛親、重義守信、勤儉持家。“三治”深度融合、相互促進,形成的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鄉村善治之路。

  各位專家學者、朋友們、同志們!鄉村治理是社會治理的重要環節,也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石。希望清遠深入貫徹中央精神和重大決策部署,繼續發揚勇于創新、爭當改革先鋒派的可貴精神,在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社會治理思想的指引下,探索基層社會治理的新路徑、新做法,形成更多可推廣、可復制、可持續的治理經驗。中國法學會將繼續組織開展社會治理理論研究和實踐調研工作,形成高質量研究成果,提出高水平決策建議,為全面提升社會治理水平、發展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體系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

  最后,預祝本次研討會取得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全文
搜索

關注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關注
微博

關注官方微博

網絡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