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05-15 來源: 責任編輯:elite
全面加強環境司法工作 推動生態環境治理法治化
——在“生態環境法治保障”研討會上的發言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 杜萬華
?。?015年5月14日)
各位來賓,大家好!
非常高興參加環境保護部和中國法學會共同舉辦的“生態環境法治保障”研討會。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昭示了我們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意志和決心。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進一步指出要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強調指出,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事關“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生態文明建設離不開法治保障。實現生態文明,必須重視人與自然的關系;強調生態和諧,維護生態平衡,必須借助環境法治。最高人民法院一直高度重視生態環境的司法保障,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效。
一、全面提升環境司法水平,實現生態環境治理法治化
1.制定司法解釋等規范性文件。良好的規范體系是生態環境法治的基礎。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檢察院制定發布了《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加大了懲處污染環境犯罪的力度,有力地震懾了犯罪分子。今年1月,最高法院發布了《關于審理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構建了完整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配套制度。最高法院與環境保護部、民政部還聯合下發《關于貫徹實施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制度的通知》,從政策實施的角度推進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有利于引導當事人通過合法途徑主張訴求,有效化解環境糾紛。即將頒布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環境侵權責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將進一步為環境侵權糾紛案件的審理提供依據和保障。這些司法解釋和規范性文件將很好地落實《環境保護法》的相關規定,引導公眾有序參與環境保護事務,共同構建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等制度。
2.建立專門的環境資源審判機構。專業的環境資源審判機構是生態環境法治的保障手段。最高人民法院在2014年設立了環境資源審判庭,指導全國環境資源審判工作。目前全國已經設立了385個環境資源專業審判機構,審結了大批環境資源類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一個布局合理、適度集中的環境資源審判機構體系正在逐步形成。
3.培養專業的環境資源法官隊伍。具有專業知識的法官是生態環境法治的智力保障。最高法院通過邀請專家學者座談研討、開設專題講座、參加專題論壇、編撰審判實務叢書、開辦全國性審判實務培訓班等多種形式,做了大量的學習、調研和培訓工作,盡快更新環境司法理念,提升環境司法能力,努力建設一支信念堅定、業務精通、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綠色法官隊伍。
4.創新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機制。創新的工作機制是生態環境法治的制度保障。推動建立環境資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由環境資源專門審判機構集中審理模式,同時兼顧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之間的協調,發揮三大審判的整體合力。建立與行政區劃適當分離的環境資源案件管轄制度,逐步改變目前以行政區劃分割自然形成的流域等生態系統的管轄模式,實行對環境資源案件的集中管轄,有效審理跨行政區劃污染等案件。
5.加強環境資源法治宣傳。環境資源司法宣傳是生態環境法治的輿論保障。繼2013年發布4起環境污染犯罪典型案件之后,最高法院于去年7月3日、12月19日分別發布了9起環境資源民事典型案件和10起環境保護行政典型案件。積極參與“生態環境法治保障”系列活動,大力加強司法宣傳,讓公眾關注環境資源問題,遵守環境規則,尊重、理解法院的裁判。既有效地統一環境司法尺度,也努力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環境法治氛圍。今年三月份,最高法院在海南舉行了博鰲論壇環境司法分論壇,同時召開了金磚五國大法官論壇研討環境司法問題,很好地向國內外宣傳了中國的環境法治工作。
二、深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不斷健全和完善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機制
2015年是中國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開局之年,環境資源審判領域也將積極采取措施配合司法體制改革深入推進,不斷健全和完善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機制。
1.暢通立案渠道,提升司法公信力。最高人民法院日前發布的《關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記制改革的意見》為立案受理制度改革的推進勾畫了藍圖。從5月1日起,在環境資源司法領域,人民法院做到依法有案必立、有訴必理,切實保障當事人訴權,將環境資源糾紛引入法治軌道解決。為及時化解社會矛盾,提升司法公信力奠定堅實基礎。
2.繼續推進環境資源司法專門化建設。依據環境資源案件公益性、復合型、專業性、恢復性和職權性的特點,繼續探索“二審合一”、“三審合一”的歸口審理模式,推動跨行政區劃集中管轄制度,建立符合環境審判特點的審判組織及其運行機制,合理配置審判資源,為環境司法提供良好的機制保障。
3. 及時公開環境資源生效裁判文書,加大環境資源司法保護宣傳力度。充分運用傳統媒體和微信、微博、新聞客戶端等新媒體,通過對具有社會影響力的案件實行庭審直播、發布環境資源司法重要新聞和典型案例等形式,宣傳環境資源保護法律法規,提高公眾環境資源保護意識。最高法院還將發布《中國環境資源審判白皮書》,增進國內外對中國環境資源司法保護制度及保護狀況的客觀全面了解。
4.加強司法機關同環境執法機關的溝通與聯系,形成多元共治的良好治理體系。在環境多元治理體系中,行政執法權發揮著主導作用,環境資源審判是對環保行政執法權的重要補充和有效監督。在協調人民法院和行政機關等其他主管機關職能作用的基礎上,努力在全社會樹立“政府主導、司法推動、社會參與、多元并舉、法治保障”的現代糾紛解決理念。同時,積極探索建立健全訴訟和非訴訟相銜接的環境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促進訴訟、仲裁、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業調解以及商事調解等各種糾紛解決方式相互配合、相互協調,形成化解環境糾紛的整體合力。
人民法院作為國家的審判機關,是實現環境法治的重要力量。我們將竭盡全力,為維護人民群眾環境權益,為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建設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謝謝大家!